死伤惨重已经不能用来形容俄乌战场的残酷,为了尽快夺取沃尔昌斯克,这个哈尔科夫州边境地区的重要后勤保障和物资补给枢纽,俄罗斯军队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客气”,随着俄军瓦格纳突击队以及俄军特种部队的快速突破,俄罗斯军队用72小时时间彻底控制了城北核心区。但是,沃夫恰河成为乌军一道天然防线,穿城而过的河流将该城分为城南和城北两部分,这条河不仅挡住了俄罗斯军队继续向南推进的道路,更让俄军前锋部队损失惨重。

(乌军炮兵)

事实上,为了尽快实现渡河的战术目的,俄军一直在做尝试。

俄军在沃尔昌斯克以东的季赫村动用550多门火箭炮、喷火坦克和大口径火炮对乌军沿河构建的防御阵地进行狂轰滥炸,火箭助推子母弹、温压弹、高爆杀伤榴弹轮番在乌军阵地头顶“一炸一大片”。然而,即便乌克兰军队死伤如同“割草”一般,俄军一旦开始在河上架设浮桥,就立即遭到不远处乌军无人机的密集袭击,俄军搭建一次浮桥,乌克兰军队就炸毁一次,双方在沃夫恰河两岸都在与时间赛跑,也在和对岸的装备补充速度赛跑。

(乌军阵地)

截止当地时间5月16日晚,俄军依旧没能在季赫方向突破乌军防御,俄罗斯军队要不要继续增兵,对南岸乌军施加压力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继续增兵,是否会达到继续吸引乌方向该方向扩大增兵的力度?如果可以,乌克兰军队实际上已经没办法进行选择,必须加入这场新博弈。

看起来,乌克兰军队在防御方面在做“选择题”,甚至他们觉得俄军也在做“选择题”,但实际上,俄军是在做“排序题”,因为每一个方向都是佯攻,也都可能是主攻,由于乌军兵力已经捉襟见肘,所以俄罗斯完全可以在继续调动乌军机动能力的同时,随时根据乌军损失来适时调整进攻方向,例如哈尔科夫方向俄军加大进攻力度的同时,在奥切列季涅方向,俄军则已经转入休整状态。

(乌军特种兵)

总体上来说,俄罗斯军队在哈尔科夫方向的战斗不仅仅是建立缓冲区、牵制和调动乌克兰军队这么简单,其用意更多是准备与乌克兰进行长期军事对峙做准备。

我们知道,现代战争打得是后勤保障,按照当前俄罗斯综合国力和军事动员能力,我们大致可以判断俄军在顿涅茨克方向上的后勤补给能力,最多可以承载的总兵力不能超过15万人,而在扎波罗热前线也大致相当。

(俄军炮兵)

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无论是扎波罗热前线还是顿涅茨克战场,这些方向的俄军补给,完全依托俄罗斯顿河畔罗斯托夫州和伏尔加格勒州提供,但是俄罗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物流保障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支撑俄军在上述方向上发动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换句话说,如果加上在卢甘斯克地区和赫尔松地区处于“战略防守”状态的部队,俄罗斯军队在现有接触线上的总兵力不能超过40至45万人,那么按照目前俄军在俄乌冲突前线的总兵力65万人来说,俄罗斯军队仍然有10至15万的“富余”兵力(在预留5至10万人战略预备队的情况下),可以支撑俄军高层在哈尔科夫和苏梅地区开辟新战场。

(乌军炮兵)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在哈尔科夫和苏梅州方向,俄军开辟新战线的后勤保障并不依赖罗斯托夫州和伏尔加格勒州,而主要依靠莫斯科州、图拉州、奥廖尔州、别尔哥罗德州和库尔斯克州等西部发达地区,后勤保障能力应该说,是绰绰有余的,甚至未来还可以支撑卢甘斯克地区部队反攻奥斯基尔河沿岸的乌军据点。

从战略层面上来讲,俄罗斯作为大国拥有总体资源和兵力补充的巨大优势,当该国全面转入战备体系,其技术装备、武器弹药和物资补给的供应水平,已经远远超过泽连斯基当局所能接收的西方援助。这种优势导致乌克兰军队的战场损失越来越大,兵力补充和动员体系越来越跟不上前线的巨大消耗,再加上乌军缺乏后勤保障的长链条,导致其战场救治体系远远落后于俄军,随着时间的推移,俄军在支援火力、技术装备和兵力的质量数量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俄军炮兵)

在此基础上,俄罗斯军方选择在哈尔科夫方向开辟新战场,就是在拉长战线的情况下,继续降低乌军战线上的人员密度,从而在所有战线上都对乌军保持人力上的巨大优势,近期,普京政府选择经济领域的技术幕僚别洛乌索夫来担任俄罗斯新任防长,说明莫斯科当局已经打算维持长期的军事对峙,开辟新战场就是为长期消耗战做准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