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2024年5月17日波长光电(301421)发布公告称博时基金何坤、西部利得基金侯文佳、招商证券李哲瀚、景顺长城基金程振宇 詹成、中泰证券康丽侠于2024年5月16日调研我司。

具体内容如下:

本次交流的主要问题及回复如下:

问:请公司去年的营业收入从下游应用场景来看,分为哪些?占比有多少?

答: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光学元件、组件系列以及光学设计与检测系列,主要通过应用于激光光学和红外光学设备之中覆盖各类下游应用场景,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收 3.64亿元,其中激光和红外光学产品营收比例大约为 7比 3。具体下游的应用领域按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来排列包括(1)消费电子、激光标识、增材制造等信息与智能制造领域;(2)户外夜视、检测、智能家居、安防等红外与安防领域;(3)PCB、显示、光刻、封测等半导体及泛半导体领域;(4)光伏、动力电池、生命科学等生医与新能源领域。


问:公司所处的精密光学行业竞争主要靠什么?

答:首先,精密光学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公司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证,掌握了“光学薄膜的设计与制备”“高功率激光镜头制造技术”“红外分级变焦和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设计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目前,激光和红外光学元件、组件等产品已成为公司的核心优势产品,以上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涉及光机设计、非线性材料科学,物理化学抛光机理,真空薄膜科技,变焦运动控制、光材料作用机理,精密装配与测试技术等多学科领域,尤其是在光学设计优化与分析、冷加工、膜层设计与工艺、精密装配与测试方面,技术积累与持续研发极为重要,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在行业内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同时,公司也重视研发投入,践行“大客户成长”策略,实施“境内+境外”双轮驱动战略,保证公司在行业内具有持续竞争力。


问:公司的半导体光刻业务具体有哪些产品?具体应用在哪些场景上?

答:主要有平行光源系统、激光直写成像镜头,主要为设备及整机厂家提供配套,此外公司也有产品进入半导体量检测设备领域。以上业务目前占公司营收比例较小。


问:公司在 AR/VR 领域有哪些产品和布局?

答:公司的 R近眼检镜头产品可以应用于 R眼镜成像质量检测;公司也在为国内的 VR整机设备厂家研发配套 Pancake光学模组产品。公司 R/VR业务相关产品已经形成了一部分营业收入,但暂未形成批量化,对公司目前的营收贡献较小。


问:2023 年公司整体的毛利率维持了稳定的水平,从公司角度来看,未来是否会发生变化?

答:公司 2023 年度的毛利率较上年度整体保持不变,但是分拆到具体的产品来看,毛利率有所不同。在过去几年里,公司受到自身产能限制,会有针对性地优化产品结构,未来随着公司募投项目产能逐步释放,以及在一些半导体等新兴领域的探索尝试,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实际产能情况拓展应用场景,调整产品结构,公司整体的毛利率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


问:公司如何看待类似半导体光刻等体量未形成规模,但是需要高端技术工艺及高投入的业务?

答:公司一贯围绕前沿应用市场,开展具有前瞻性和储备性的产品和技术创新研发工作,虽然短期内的人员及资本投入并不一定会带来显著的收益,但是在面对国内存在技术瓶颈的领域时,公司和客户一起共克时艰,不仅可以提升公司自身技术水平,向市场展现技术实力,提升客户信任度,也可以为未来的业绩增长点做战略布局。


问:公司的内部考核会更加偏向于哪些指标?

答:公司内部考核整体以利润为导向,但是区分不同的板块及应用也有区别,如针对一些处于市场开拓或者产品研发阶段的业务板块,公司的考核指标会更多倾向于营收规模或者研发成果。


问:公司 2024 年 8 月将有一些股份解禁,对此公司有何安排?

答:公司部分首发前股东限售期将于今年 8月届满,公司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股份解禁程序,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本次即将解禁的股东主要是首发前的一些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公司经营业绩、行业变化、投资情绪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公司将持续做好经营管理工作,关注市场动态和投资者需求变化,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并规范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波长光电(301421)主营业务:主要从事精密光学元件与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各类光学设备、光学设计以及光学检测的整体解决方案。

波长光电2024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8209.72万元,同比上升14.46%;归母净利润1077.25万元,同比上升4.45%;扣非净利润1023.93万元,同比上升6.64%;负债率11.43%,投资收益17.25万元,财务费用-414.98万元,毛利率35.59%。

该股最近90天内无机构评级。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103.23万,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0.0,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数据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