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这两天,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又重提对中国提供PD-35发动机,装备C929民航客机的旧事。怎么说呢,以前听到这种消息,外界还有种“获得先进技术”的喜悦,但现在舆论观点已经非常统一——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

推力35吨!俄罗斯提出对中国供应PD-35航发,为何说毫无希望?

▲纸面数据不错的PD-35发动机

90年代国产航空装备几个重点项目,都面对缺乏先进动力的问题。歼-10非常幸运,得到了随苏-27SK进入中国的AL-31F加持,尽管付出了一些时间修改设计,但最终歼-10A、歼-10B量产,没有AL-31F是很难办到的。同时期“枭龙”经历多次动力波折,最终也是凭借俄制RD-93,才得以顺利交付巴基斯坦空军。事实上,即使是现在技术最先进的“枭龙”Block3,也依然离不开RD-93最新型号。相比之下,同时期没有得到进口动力支持的武直-10,就不得不苦苦挣扎,被迫主动减重以适应功率不足的早期涡轴-9。直到几年前才成功搭载动力比较充沛的涡轴-9改型,推出战力完善的武直-10M系列。

推力35吨!俄罗斯提出对中国供应PD-35航发,为何说毫无希望?

▲早期歼-10A对俄制动力非常依赖

至于国产轰-6K和运-20A对俄制D-30-KP2的依赖,则不用赘述。一句话,现在国内海空军战机的辉煌,假如没有之前俄制发动机支持,恐怕要延后好几年。问题在于,现在已经不是20年前,中国海空军之所以放弃俄制航空发动机,是因为国产涡扇-10、涡扇-20性能已经赶上来,成熟性也达到量产装机需求。甚至“枭龙”搭载的RD-93,都有被涡扇-13E取代的趋势。俄罗斯曾经在航空领域的优势,由于近20年的缓慢进步而变得落后,而中国航空发动机则在大部分领域完成追赶。当然,真正的大吨位发动机国内还有所欠缺,所以前几年才有中俄联合发展C929,并由俄罗斯提供动力的消息。

推力35吨!俄罗斯提出对中国供应PD-35航发,为何说毫无希望?

▲“枭龙”到目前为止都还在使用RD-93

从2014年初步落实协议到2021年,整整7年C929都没有实质性进展,再加上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及国内航空动力技术的进步,C929才会从两国联合发展项目,变成由中国独立推动。俄罗斯对于失去大客户很担忧,因为其规划推力35吨的PD-35不仅要为C929服务,更是未来俄罗斯大型客机和运输机的动力。而俄罗斯本身并没有足够资源,去发展这种级别的先进动力,失去中国订单后,PD-35大概率会像很多俄罗斯高端军用项目一样,只存在图纸上。

推力35吨!俄罗斯提出对中国供应PD-35航发,为何说毫无希望?

▲S-400如今辉煌离不开当初中国的投入

举个例子,当初中国采购S-300时发现其技术仍有改进潜力,所以提出由中国提供资源,进行技术改进的想法,这个项目一开始叫S-300PMU3,后来更名为著名的S-400。俄罗斯在S-400身上找回了研发先进防空系统的自信,所以花了不少力气发展S-500,试图将其作为新一代反导/远程防空中坚。不过S-500直到现在依然是“开始装备却不具备战斗力”的尴尬状态。俄罗斯据说要在今年将S-500拆分成防空、反导两个分系统部署,但前景依然不明朗。说白了,俄罗斯基础技术仍在,获得足量资源供应后改进装备不成问题,S-400、RD-93MA和S-300FM都证明了这一点。但当其独自发展全新装备时,技术和资源都不足以支持完成项目。

推力35吨!俄罗斯提出对中国供应PD-35航发,为何说毫无希望?

▲S-500长期不成熟是俄罗斯军工短板的直接体现

PD-35高达35吨的最大推力让人心动,但至今都还在图纸上,永远都是“还需要2-3年就能问世”的说法,实在很难让人安心。中国在这种国际合作项目上一向务实,对于技术基本成熟、简单改进后能满足自己需求的项目,向来不吝啬投资购入。但对于技术非常不成熟,还需要冒着巨大技术风险、不知道能不能成熟的型号,是不感兴趣的。这就像当年中国海军明明已经采购“拉达”级潜艇,却因为其技术不成熟而放弃一样。俄罗斯要想PD-35在中国大卖,至少要将其推进到成熟装机的程度,而这对俄罗斯来说,基本是不现实的。说白了,任何时期国际合作都不会随便上马,必须要仔细斟酌风险、投资和回报,国家友谊是非常奢侈的东西,利益才是长期共赢的关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