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博 刘承昊

事件描述

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4月制造业PMI回落至50.4%。

1. 4月制造业PMI录得50.4%,巩固景气扩张趋势,好于市场一致预期。

2. 生产超季节性走强,是PMI超预期的核心动力,但需求弱于生产,在手订单下滑,生产存在转弱风险。

3. 服务业景气同期新低,建筑业连续4个月订单收缩,值得警惕。

4. 微观体感并未随景气扩张走强,主要缘于需求回升尚未展现出持续性,而产能过剩压力已在眼前。4月PMI的意义仅是巩固二季度经济增长的信心,但经济中长期需求不足症结仍在。

以下是正文

制造业PMI延续扩张,好于市场预期

4月制造业PMI录得50.4%,巩固景气扩张趋势。对比市场预期,此前彭博一致预期为50.3%,路透一致预期为50.3%。最终结果较市场预期更好,或能支撑二季度经济景气无虞的判断。

对比历年同期,尽管制造业PMI环比降幅略大于2013-2019年季节性,但不影响单月景气扩张判断。

从分项贡献来看,生产走强拉动PMI环比+0.17pct,订单回落拉动PMI环比-0.57pct,原材料库存与上月持平,从业人员持续拖累整体表现。

生产超预期走强,需求跟不上生产

4月生产环比回升0.7pct至52.9%,属于超季节性走强。过去10年中,仅有2015年4月生产指数高于3月。

但从其他生产相关数据中,却不容易找到生产走强迹象:采购量指数回落、从业人员指数回落、原材料库存指数走平。

从整体来看,生产强劲扩张的可持续性存疑。

而从需求来看,4月内外需均保持扩张,但扩张强度边际转弱,新订单指数回落1.9pct至51.1%,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0.7pct至50.6%。对比历年同期看,外需强于2013-2019年同期,但总需求(新订单)弱于2013-2019年同期。

需求能够支撑生产走强么?从在手订单的角度来看,需求跟不上生产节奏,在手订单再度下滑到45.6%,低于2013-2019年同期均值,录得2017年以来同期最低。

库存有限去化,价格有限回升

4月产成品库存指数回落至47.3%,环比下降1.6pct,反映4月库存去化比3月更快。

价格方面,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均积极回升,但出厂价格指数仅为49.1%,仍低于50%荣枯线。

综合来看,库存和价格数据反映了,产销不畅或在有限改善,表现至少好于3月。但与采购数据对照来看,库存去化后,企业生产动力并不强。这反映,企业维持产销平衡的情绪更突出,延续了2023年下半年以来的谨慎态度。

服务业景气同期新低,基建提振建筑景气

非制造业PMI回落至51.2%,表现弱于历年同期,在连续4个月回升后再度转弱,主要受服务业拖累。

4月服务业PMI录得50.3%,除2022年外,为2013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其中,批零、餐饮、航空、地产、金融等行业景气偏弱。

建筑业方面,4月建筑业PMI回升至56.3%,主要缘于基建强度回升,房建环比走弱。

从订单角度来看,建筑业新订单开年连续4个月收缩,为近10年首次,地产拖累仍重。

微观体感仍偏弱,根源在中长期症结

4月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预期均边际下滑。为何景气回升无法带动预期改善,微观体感缘何持续偏弱?

回顾2023年以来PMI及其分项的变化,景气持续波浪式改善,仿佛《等待戈多》(塞缪尔·贝克特1952年发表的戏剧作品)的“戏码”反复“上演”。企业持续在等待“周期反转、需求稳步改善”,就如剧中人等待“戈多”的到来。但剧中人从未等到戈多到场,企业也如此。在每一次需求脉冲式改善后,企业付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生产(2023年2月、2023年9月),但最终换来的是“在手订单压缩、产销循环转弱”的结果。一轮轮等待后,带来的是一轮轮的忙碌,但期待中的需求持续回升并未到来。

因此,企业经营预期并不能虽短期景气回升而改善,招聘、采购等行为也变得更为谨慎。在此环境下,景气的短期改善呈现出“喘振”特征,持续性有限。当我们厘清这一趋势,就能更清晰地发现4月PMI对市场的价值。“景气超预期持续改善”、“需求赶不上生产”这些看似矛盾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总的来说:4月PMI数据确实夯实了市场对二季度GDP增长的信心,但中长期“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并未根本改善。

风险提示

外需尚存不确定性。美联储降息持续延后,高利率环境或影响美国补库存的斜率,因而全年我国外需订单能否改善仍待观察,尚存不确定性。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等待戈多:景气扩张为何总是短期现象?——4月PMI数据点评

研究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