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已发射,美国却被卷入“风暴旋涡”,一大片“对比声音”扑面而来,那么,美国会作何反应?

前言:在当前的全球航天竞赛中,月球探测已成为多国展示科技实力和战略意图的重要舞台。美国当年宣布成为世界第一个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一度引起各国羡慕,而现在,登月计划落后中国一大步,为了“超车”,不惜将日本人先送上月球。

(图解:1970年7月,美国肯尼迪航天发射阿波罗十一号飞船)

1、盯上月球,美国重提“霸权梦”

事实上,背后驱动这股探月热潮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资源获取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两大核心因素。

首先,月球表面蕴藏的特殊物质,尤其是氦-3,它被视为未来理想的核聚变燃料,对于人类能源领域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

地球上氦-3储量稀少,月球表面由于没有大气层的遮挡,所以氦-3得以大规模积聚,浓度远超地球。据估计,月球上的氦-3浓度大约为地球的1000倍,这使其成为解决地球能源危机的潜在关键。

其次,完成探月任务的国家无疑会在国际社会中获得巨大声望和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科技领域的领先,还标志着一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成功登月,一举奠定了自己在科技和航天领域的霸主地位。如今,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航天强国的崛起,探月竞赛再次成为各国展现自身科技实力、提高国家声誉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中国在探月项目上取得显著成就,随之也得到美国的高度警惕,企图发起一场“探月竞赛”,旨在通过科技进步改变国际力量对比,获取更多的话语权。

(图解:嫦娥六号登月,耗时比阿波罗多了6倍多)

2、为何阿波罗登月8天,嫦娥六号53天?

随着嫦娥六号发射升空,阿波罗登月再一次走进大家视线中。

有心人士发现,阿波罗登月来回仅用了8天时间。而嫦娥六号却耗费53天时间,相当于对方6倍多,为何会有如此大差异?

分析人士表示,全因任务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嫦娥六号顺利升空后,探测器需要连接到地月转移轨道上,紧接着太阳能帆板开始飞行任务,经过长达112小时左右的飞行,此时离月球就已经不远了。这时探测器开始进行近月制动,经过准确控制后,嫦娥六号可进入环月轨道。

只是,此次嫦娥六号的登月任务更复杂一些,所以探测器需要较长时间做出调整,之后才会在环月轨道进行飞行。着陆器在下降的时候,会通过多种制动来完成软着陆,最终准确的降落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

嫦娥六号成功登陆月球后,会在月球表面开始一系列的工作任务,例如进行月球表面样品的采集。

反观美国阿波罗登陆月球,旨在超越苏联成为“世界第一”,所以美国宇航员仅在月球上呆了短暂的两个小时左右,便匆匆返回地球,原因是飞船内所剩燃料以及各种补给不多了。

换句话说,其并不具备太多科研参考价值,形同一个“面子工程”。所以两国登月本质上就有很大的区别。

(图解:美国拉拢日本一起登月)

3、美国拉上日本,一起登月

值得一提的是,嫦娥六号一举一动,也牵动了美国人的心。

而最近,这一情况达到顶峰,原因很简单,经过一连串对比后,美国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登月技术,落后了中国一大截。

那该怎么办?

报道称,自从听到中国要在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后,拜登政府开始给日本“画饼”,承诺愿意将日本人送上月球。

岸田文雄当即回敬一辆在研月球车。

不难看出,在一片祥和的美日合作气氛下,背后体现出来的是对中国太空探索事业的深深焦虑和担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