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披露美军B-52战略轰炸机与解放军歼-11战斗机在台海方向发生近距离接触,对峙空域靠近台岛东部的兰屿。

这一消息在岛内引发热议,退役台军将领更是直言,如果解放军军机在此次对峙事件后,开始在台东空域保持常态化军事存在,那么台军在台岛东部的部署将失去战略意义。

【解放军的歼-11战斗机】

近日,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博弈烈度不断增加。西太美军不仅借着美菲“肩并肩24”演习的机会进一步搅动南海局势,制造紧张氛围。在台海方向上,五角大楼也没有放松施压力度,一直在派遣军机与解放军海空力量保持高强度的交锋对峙。

其中,外媒披露的一场发生在5月上旬的对峙事件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因为这场空中对峙中,解放军一架歼-11战斗机直接在台岛东部的兰屿附近空域,对一架美军B-52轰炸机展开拦截,且台军方面并没有在例行公开的解放军军机活动信息中记录这一拦截行动。

【美军的B-52战略轰炸机】

这次拦截行动,让中美军机之间的猫捉耗子游戏进一步升级。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解放军与美军军机爆发对峙的位置都主要集中在靠近中国大陆的空域,比如说台岛西南部的巴士海峡西侧空域。

之所以会这样,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五角大楼为了一边避免在台海问题上过度刺激大陆,一边执行对解放军东部战区与南部战区对台一线部队的侦察任务,往往会选择让执行任务的RC-135、P-8A等侦察机从琉球群岛起飞,沿台岛东部海域南下,再经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北部海域。这样就可以避免机组驾机直接穿越台湾海峡,激化中美两国在台海问题上的矛盾。

【典型的美军RC-135侦察机任务航迹】

但这么做的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在解放军已经有能力在台岛东部海域常驻驱护舰编队的当下,途径此地的美军侦察机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以至于在美军军机飞行上千公里从巴士海峡进入南海时,解放军的拦截军机早已在出口位置做好了“迎接”准备。

至于为什么解放军不直接在巴士海峡内对美军军机进行拦截?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巴士海峡离大陆还是有一定距离,拦截军机过于前出的话很容易飞出陆基支援体系的有效覆盖范围。

另一个原因则是,哪怕是歼-16这种航程性能在战斗机领域里数一数二的机型,也很难与RC-135、P-8A等基于民航机体改进来的侦察机进行长时间的周旋。

靠前拦截不是做不到,但在和平时期这样做只会缩短拦截军机的实际任务时间,影响拦截效率。当然,它距离我们如果太远,也没有必要拦截。

【解放军的歼-16战斗机】

同理,解放军在针对其他大航程军机,如轰炸机时也都会采取类似的拦截模式。即尽可能在靠近己方机场的空域对目标军机展开伴飞拦截,以便对目标军机进行长时间跟踪。

然而在此次拦截B-52轰炸机的行动中,解放军歼-11首次穿越了巴士海峡在台岛东部的兰屿空域对目标军机进行了拦截。这很可能意味着解放军的拦截策略正在发生改变,而这也将深刻影响台军、美军在台海周边的部署与活动。

毕竟得益于台湾岛上横亘南北的中央山脉,台军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在台岛东部修筑了大量依托山体的军事设施,用以在可能爆发的台海冲突中抵御解放军的精确打击。虽然在解放军的各型先进导弹面前这些工事的作用已经大幅降低了,但高耸的中央山脉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解放军空军部队的打击效率。

【台军依托中央山脉建设的基地】

然而问题在于,这种影响是建立在解放军军机需要直接越过中央山脉发起空袭这一前提上的。如果解放军是直接绕路巴士海峡,从台岛东部海岸线方向发起空袭,那么中央山脉就没有用了。

此次解放军歼-11在兰屿上空拦截B-52轰炸机一事,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解放军空军绕路打击台岛东部军事目标的能力。而在这一能力外,台军方面没有公开表态自己记录到这一拦截行动的信息,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因为这很可能意味着解放军军机在拦截美军B-52的同时,还对台军雷达实施了高强度干扰,导致其无法准确获知巴士海峡上空的空情信息,也就不知道解放军歼-11其实已经穿越巴士海峡进入兰屿附近空域活动。

实际上,在过去2年时间里,台军不止一次错误估计了解放军对台巡航的机队规模,最夸张的一次是在2022年12月,台军表示解放军出动了18架的轰-6进入巴士海峡。这显然不符合常理,以至于事后外界普遍认为台军的雷达遭到了电子战干扰,误判了解放军机队规模。

【台军称解放军有18架轰-6进入巴士海峡】

此外,台军自己也没少曝光过雷达部队设备性能差、一被干扰就什么都看不见,人员擅离职守等问题。

这些都可以成为促成歼-11“隐身”通过巴士海峡的诱因,而当歼-11都可以无视台军进入台岛东部海域上空活动时,距离解放军其他军机在台东上空展开常态化巡航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