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警破门而出时,摔倒在卫生间的独居老人老钱已经躺在湿滑的地上超过30个小时,幸好他间歇性地用脸盆敲击地面,楼下的邻居警觉地发现了这个意外状况,及时报警让老钱得到了有效救援。

这是发生在不久前的一则真实的社会新闻,事实上这一类的事件,在过去多年都时有发生,对于独居老人群体来说,由于身体机能的下滑,房间里的每一个寻常角落的忽视,都有可能成为压垮老人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总在谈“全屋智能”带给每个人生活的便利与体验,但“智能”这个关键词似乎距离老年人这个群体总是十分遥远。

尤其是老年人当中的独居老人群体,他们迫切需要的生活空间的智能,不仅仅是一种便捷体验的升级,更是一个可以老有所依,一个能够“救命”的保障!

也正因为如此,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新版本将AI康养解决方案,作为本次升级一个最重要的支点。

老龄化社会,对空间智能提出的新要求

一个必须承认的现实是,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联合国的测算,1990-2020年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平均为2.5%,但同期中国的老龄化速度为3.3%,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的问题相对严重。另有数据预计到2035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将超过3亿。

与此同时,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比例逐渐下降,数据显示:65.5%的老年人选择独立居住(一人独居或与老伴同住),仅26.8%的老年人当前居住状态是与子女同住,甚至在80岁及以上高龄群体中,老年人独立居住比例高达48%。

这些老人的居家康养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绕不过去的社会问题,他们的生活由谁来守护?

如老钱一样,发生意外跌倒的独居老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他那样的好运气。《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指出,跌倒已成为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7%的未受伤跌倒老人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无法站起来,跌倒后1小时以上的长躺,可能导致延迟救治、脱水、低温、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卧室、卫生间、阳台,甚至床铺等看似寻常的生活空间,都有可能成为老人出现意外的“凶手”。

这提醒我们,独居老人的生活空间,需要受到更多的关注。目前持续在进行的空间智能化,也必须要关注到老人的生活空间,将其进行改变、颠覆、重塑。

客观地说,这既是全屋智能新的市场机会,也具备社会价值,保障独居老人的康养,让独居老年人的晚年,老有所依。

以人为本,胜在细节

所谓知易行难,老年人生活起居的空间,看似需求简单,但却分外考量细节。一个瞄准老年人群体居家养老的智能产品,不仅要考虑到每个空间的需求,也需要充分考量老年人对产品的接受度,乃至体验。

第一,老年人通常喜静,生活空间不希望被打搅。任何智能设备的介入,尽量不要突兀,最好能够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对生活空间改变最小化的前提下,提供最佳的防护能力。

而相比于市面上大部分传统的安装式康养产品,华为全屋智能 AI辅助康养传感器的安装更加简便,轻量化的设备安装模式,支持吊顶或非吊顶安装,轻便的模式不会对空间造成明显的改变。

第二,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通常不希望“大动干戈”。一些传统全屋智能产品需要装修环节与之配合,显然不适合老人的空间改造。

华为全屋智能后装方案可支持明线安装,尤其是后装模式支持Wi-Fi连接组网,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方案都可以轻松实现组网,可以完全保持住空间原有的模样。

第三,老年人倾向于轻便简单操作,不喜欢复杂。这也是可穿戴设备很难介入老年人的康养市场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老年人可以是智能产品的受益者,但不一定是使用者。

AI辅助康养传感器采用非接触式检测,通过毫米波雷达技术及深度学习算法,识别人体存在及跌倒,对人体姿态变化进行检测判定。无需人体穿戴任何设备,进而无佩戴舒适性担忧,更可实现全天候多场景检测。

第四,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差,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次常规的动作,都可能造成不可预料的风险,因此全天候、无死角的检测必不可少。

华为全屋智能AI辅助康养传感器则提供了不同场景功能检测,从卧室、卧床、卫生间等场景,提供了24小时的持续检测,不仅做到了检测无死角,还可以通过APP向监护人告警,也能够输出睡眠报告。

这背后的支撑是AI辅助康养传感器的智能分级告警机制,其支持根据事件等级智能分级:首先,重要事件进行重要告警,多个紧急联系人将收到电话、短信通知,家庭成员将收到APP和微信服务号通知;其次,普通事件将推送微信服务号、APP通知给到家庭成员;最后,日常报告支持六个月历史事件详细记录,并能够便捷查看和回溯。

同时,AI辅助康养传感器在本地运行AI算法,只上报处理结果,数据安全有保障,实现数据“不出端”,避免数据泄露处理。

通过华为AI康养解决方案的诸多细节之处,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全屋智能的核心不应该在忽略“人”的需求情况下,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智能化的体验。以人为本的智能化,才是全屋智能应该聚焦的重点。

体验至上,空间重塑

所有的产品都在强调以人为本,但如果大部分的产品,都需要人去适应产品,而不是以产品来适应人的使用习惯,这就仍然做不到以人为本,还是以产品为中心。

华为全屋智能AI康养解决方案所诠释的“以人为本”,才是真正的以人的感受为依托,以人的体验为中心,打通全屋的每个角落,创造极致性的体验。

今年三月,华为提出“七特”,其本意是通过稳定性、易安装、易用性、高级感、灵活性、低成本、生命周期保障这七大特性,来定义并打造优质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很明显,AI康养解决方案正是彰显了“七特”优势。

实际上,在各个子系统上,华为全屋智能新版本中均有非常出色的能力升级。

比如在声光体验方面,华为全屋智能推出了超薄吸顶音箱,采用了沉浸声场设计,声波导挖孔技术,让声音更均匀更立体,使用更少的音箱布局即可实现声场无缝隙化。

在交互体验方面,贴心的智慧语音助手,实现随时懂你的连续对话,表现出极强的易用性;门锁跨屏可视对讲功能,可实现智能中控屏与华为智能门锁Pro的可视对讲,不论身处何处,都可以通过智能中控屏S2实现一键接听;车家联动,可利用一个华为账号,通过鸿蒙车机实时掌控家中智能设备和智慧场景的联动,实现出门归途两不误。

不难发现,这些新的功能升级,每一个细节之处,无不体现出华为全屋智能“七特”优势,以及华为全屋智能以人为本,创造极致体验的要求。

客观地说,全屋智能的市场热度尽管很高,但产品和解决方案在用户群的接受度还需要更多培育,如果做不到以人为本和体验至上,“全屋智能”的概念又何谈能够胜过单一场景智能化能力更强的单品呢?

所以,全屋智能必然要与空间的逻辑相结合,抓住人的需求演变,创造更多突破常规的空间作品。

作为空间智能领域的领导者,华为也预告了即将到来的“空间作品”时代,以优秀的空间智能作品致敬时代。华为将通过智能重塑人类赖以生存的各个空间,通过设计师赋能与设计师作品发布平台的设立,华为更将从产业角度担起生态建设的责任,用生态和产业力量重塑空间。

如果我们不能“驯服”空间,就会变成空间里的“奴隶”。“失控”的空间不但会对年轻人产生束缚,还会变成老年人生命安全的“隐患”。空间重塑,本质上就是让空间更加可控,更加符合居住者的生活诉求,更加满足居住者对更健康、更智慧生活的美好期待。这也是华为全屋智能,带给我们更加高级的“以人为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