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皇帝,毕竟不到300年的明朝在他手中丢了。不过,他也算有骨气,国破家亡,没有选择苟活,留下一封充满愧疚的血书在煤山自尽。

那时的崇祯皇帝,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其实不然,在南方,有个大将叫左良玉,手上有八十万的兵马。左良玉军事才能总体来说还是非常出色的,多次打败过农民军,更是大败张献忠的大军,还差点杀了张献忠。也因为屡建战功,而受到崇祯皇帝的重用。这样集能力和兵力于一身的大将为何不挥军北上,和农民军对抗,救出崇祯呢?按照小编的看法,原因很简单,有三个!

第一,左良玉坎坷的经历。左良玉出生后父母就双亡了,幸好得到叔父的照养,才能长大成人。长大后的左良玉选择当兵,也只是为了有一口饭吃。之后在平定农民军起义中作战英勇,杀敌无数,仕途也从此平步青云。左良玉从小没有安全感,现在有了军队,就把军队当作自己最坚强的后盾,兵力主要集中在许州。

而当他听从命令调军去镇压陕州的农民军时,他在许州的家眷却因为兵变全部被屠杀。只有他和一个儿子左梦庚幸免于难,这件事也成为左良玉一生的遗憾。而后来在朱仙镇的时候,遇到了李自成,却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左良玉只能带上残部,逃到襄阳,而从此也受到了打击,遇到大的战役就不敢应战。 第二,崇祯皇帝长期的纵容。左良玉经常干着怯战的事情,刚开始农民军被打得溃不成军,也是因为各部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后来左良玉就干着怯战的事情,即使是敌军闯入了凤阳,毁坏了皇陵,他也无动于衷,之后更是没有支援汤九州、杨嗣昌等人,导致他们战败而亡。不过即使左良玉不停指挥,崇祯也没有责难于他。

第三,农民军动作太快。在明朝危亡之际,崇祯下旨给左良玉加官进爵,并承诺只要事成,他们就可以在武昌称王。左良玉随即写了一封军事计划呈报给朝廷,还没到北京,崇祯就自杀了,明朝就亡了。而且农民军进入北京后,清兵最多两天也可以到达北京。而左良玉还没开始准备。换句话说,不是左良玉不想挥军北上,是压根来不及。

左良玉得知崇祯自杀后,大哭起来。之后南明建立,左良玉也继续为其效力,也肩负着保护抵御敌军南下的重任。可惜,此时他已经年老多病,已不复当年之勇。朝中官员互相排挤交恶,也让他郁郁寡欢,最后吐血身亡。 文:上下古今团队古城创作 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