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白宫椭圆办公室的灯光下,特朗普在签署三项人工智能行政命令时语气激昂:“美国将赢得这场竞赛!”然而就在同一天,他的副手万斯却抛出一枚“认知炸弹”:如果中国在AI领域追赶上来,“这不应该怪中国,而是美国领导人愚蠢政策的结果”。
这番罕见的自我剖析,揭开了美国科技霸权的裂痕。
特朗普的AI蓝图看似雄心勃勃,实则充满内在矛盾。
那份包含约90项建议的计划,一面主张放宽环境法规、简化《清洁水法》审批程序以加速数据中心建设,一面又要求向盟友大规模出口AI软硬件。最具戏剧性的是芯片政策——今年4月刚禁止英伟达H20芯片对华销售,7月初却悄然开闸。这种反复无常的管制,连美政府官员都承认涉及“国家安全担忧”,却始终拿不出清晰逻辑。美国在科技竞赛中,正陷入战略焦虑与行动混乱的双重泥潭。
美国副总统万斯(资料图)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美国忙于筑墙时,中国正在夯实基础。
美国AI初创企业Anthropic引用澳大利亚智库数据发出警告:2023年中国新增电力容量高达400吉瓦,而美国仅有“几十吉瓦”——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AI算力集群的命脉之争。特朗普团队计划动用联邦土地推动数据中心建设,恰恰暴露了美国能源基础设施的严重滞后。
科技竞赛终究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缺电的超级计算机不过是一堆昂贵的金属。
万斯的“坦率”看似客观,实则暗藏政治算计。
他的矛头直指拜登时期的“高墙”战略,却巧妙回避了特朗普政府的根本矛盾——既想通过出口管制遏制中国,又渴望保持美企在全球市场的垄断利润。这种“既要又要”的贪心,在芯片巨头英伟达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24年其市值因中国市场份额波动剧烈震荡。
美国科技霸权正被自己的镰刀割伤。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科技突围的本质,是制度优势的集中爆发。
当资本在美国国会为短期利益游说时,中国的政策连贯性为AI产业提供了确定性轨道。从商务部强调“摒弃零和思维”到外交部痛斥“无底线打压”,中国始终坚守开放合作的立场。美方对H20芯片的反复管控,恰恰印证了政治干预会扭曲技术创新规律——真正的科技进步需要全球产业链的共振而非割裂。
特朗普宣称“定义21世纪的斗争”已在AI领域打响,但其政策工具箱却日益苍白。
放宽环境法规可能引发环保诉讼浪潮,扩大AI出口又担忧技术外溢,这种战略上的精神分裂正在消耗美国的先发优势。当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克拉齐欧斯宣称要构建“完整安全的AI出口方案”时,硅谷企业更担忧的是各州监管碎片化与联邦标准缺失的现实困境。
太平洋两岸的服务器指示灯昼夜闪烁,映照出两种发展哲学的碰撞。
美国副总统万斯(资料图)
万斯那句“美国领导人愚蠢”的判词,意外道破了霸权思维的致命伤——将对手的进步视为自身失误,本质上仍是零和博弈的旧梦。当中国新增电力容量十倍于美国时,当英伟达芯片在管制缝隙中寻找出路时,胜负天平已在悄然倾斜。
留给美国的真正课题,或许不是如何“赢得竞赛”,而是学会在同一个星球上与其他文明共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