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每天散个步,就能保持健康,延缓衰老。可事实是,光靠慢悠悠走路,压根不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直言,老年人锻炼太少,尤其是那种能让肌肉“动起来”的负重锻炼,缺得厉害。肌肉不练,身体代谢会变差,衰老速度加快,想活得健康长寿?得动真格的!

散步没用?院士揭秘:这种锻炼老年人最缺,寿命长短全靠它

肌肉是身体的“健康发动机”。它不只是帮你走路、抬东西,还管着血糖、血脂,甚至能保护骨头和内脏。首都体育学院的专家杨一卓讲过,肌肉就像人体的“多面手”,运动时它能分泌好东西,帮大脑、肝脏、胰腺干活,还能降低得糖尿病、高血压的概率。肌肉少了,身体就像没油的车,跑不动!

人到30岁,肌肉就开始慢慢流失,60岁后流失更快。想老了还能自己上下楼、不摔跤?年轻时就得“存肌肉”。怎么存?吃好点,多做点力量锻炼,比如举举哑铃、做做抗阻训练。别觉得这只有年轻人干,老年人更得练,不然老了容易骨质疏松,摔一跤就麻烦了。

王陷德院士提到,散步虽然轻松,但对预防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病,效果几乎为零。国际研究也证明了,光靠走路,身体代谢改善不了。得加点强度,比如负重锻炼,才能让肌肉“活”起来。负重锻炼不一定非要去健身房,家里拿个小哑铃、用用弹力带,就能练得有模有样。

老年人动起来,有个“四部曲”很实用。第一,抗阻训练,每周做2到3次。比如用弹力带做推胸动作,每次10到15下,做两组。或者靠墙蹲30秒,做3组。从1公斤的小哑铃开始,慢慢加重量,循序渐进最安全。第二,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快走、太极拳、水中健身操都不错,运动时能说话但唱不了歌,强度就差不多了。

散步没用?院士揭秘:这种锻炼老年人最缺,寿命长短全靠它

平衡训练也很关键,老了摔跤可不是小事。每天练练单腿站,扶着椅背,每边站30秒。或者试试脚跟脚尖走路,每天两组,每组10步。柔韧性训练也不能少,运动前后拉拉肩颈、抱抱膝盖,每次15到20秒,关节筋骨都能更灵活。这些动作简单,家里就能做,关键得坚持。

还有几点得注意。吃饭前后一小时别运动,运动前后多喝点水。身体不舒服就歇着,别硬撑。如果有高血压没控制好,或者刚得过心梗,先问问医生能不能动。运动时心率也有讲究,70岁的老年人最好控制在每分钟90到105次。万一觉得胸痛、头晕、喘不上气,赶紧停下来,严重了就去医院。

散步没用?院士揭秘:这种锻炼老年人最缺,寿命长短全靠它

数据也说明问题。据健康时报的资料,肌肉质量和力量从30岁开始下降,60岁后掉得更快。老年人每周运动5天,每天30到60分钟,身体会明显更好。抗阻训练能让肌肉流失速度减慢30%以上,有氧运动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20%。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动起来真能换健康!

说到这儿,运动不只是为了身体好,还能让生活更有劲。想象一下,70岁还能自己爬山、抱孙子,不用老让人扶着,多带劲!可很多人觉得“我散散步就够了”,结果肌肉悄悄流失,老了走路都费劲。别等身体报警才后悔,现在开始练,啥时候都不晚。

其实,运动就像给身体“攒钱”。年轻时多攒点肌肉,老了就能多花点。反过来,啥也不干,肌肉就跟银行存款一样,慢慢变少,最后连“利息”都没了。家里的老人,催催他们动起来,拿个小哑铃练练,出去快走几圈,比光坐着看电视强多了。

这事跟咱们每个人都有关。不管是自己还是爸妈,健康都是头等大事。中国现在越来越重视全民健康,社区里也有不少免费的健身活动,像太极拳、广场舞,政府还建了不少健身路径。趁着这些机会,带着爸妈去试试,保不齐他们还能交几个新朋友,生活更开心。

散步没用?院士揭秘:这种锻炼老年人最缺,寿命长短全靠它

运动这事,说白了就是个习惯。开始可能觉得麻烦,练几天就顺了。选个喜欢的运动,比如跳跳舞、打打拳,时间长了,身体好心情也好。别光想着“老了再锻炼”,现在开始,未来少吃药,少跑医院,多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