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压力大、人民不赚钱!为何还有人看好中国经济?原因让人意外

经济压力大、人民不赚钱!为何还有人看好中国经济?原因让人意外

现在好多人每天睁眼就是愁工作,工资不涨反降,兜里钱越来越少,买个东西都得算计半天。尤其是2025年下半年了,全球经济也不太平,美国那边特朗普又上台,关税一加,出口企业日子更难过。老百姓抱怨声一片,觉得中国经济是不是真要凉凉了?但奇怪的是,总有那么些专家和机构,还在唱多中国,说前景光明。这不是瞎乐观吧?其实,仔细扒一扒,你会发现看好中国经济的理由还真有点出人意料,不是靠喊口号,而是实打实的数据和趋势在撑腰。

经济压力大、人民不赚钱!为何还有人看好中国经济?原因让人意外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压力点吧。就业难,收入低,这不是假的。2025年上半年,高校毕业生破1200万,就业市场挤破头,好多年轻人毕业就失业,或者干着低薪活儿。居民消费也疲软,超市东西卖不动,因为大家手头紧,宁愿存钱也不乱花。房地产市场还低迷着,房价稳不住,但成交量上不去,开发商资金链紧张。外部环境更糟,美国加征关税,欧盟也跟风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出口增速从2024年的高位掉下来。世界银行报告说,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放缓到4.5%,原因是全球贸易限制和不确定性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类似,预测全球平均增速只有3%左右,中国虽高于平均,但也得面对需求不足的麻烦。这些问题堆在一起,让人觉得经济像在泥潭里挣扎。

经济压力大、人民不赚钱!为何还有人看好中国经济?原因让人意外

但为什么还有人看好呢?关键在于中国经济的底子厚,不是光靠运气。想想看,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大到能自己玩转双循环。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3%,这在全世界都算亮眼。出口虽有压力,但制造业投资和基础设施花钱多,消费服务也回暖。政府没闲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大内需,尤其是家庭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财政政策更积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降息降准空间还大。比方说,2024年底发的超长期特别国债,7000亿投项目,基本全开工,2025年又有1000亿清单下达。这钱不是乱撒,而是砸到高铁、光伏电站这些实打实的地方,拉动就业和产业链。

经济压力大、人民不赚钱!为何还有人看好中国经济?原因让人意外

更意外的是,看好中国的人多半盯着新质生产力这块。啥意思?就是高科技制造业和创新驱动。2025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快,电动车、半导体、太阳能板出口强劲。德勤报告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领先,全球需求大,即便关税高,也挡不住竞争力。像比亚迪这样的企业,海外销量不降反升,因为产品性价比高。国际人士评价,中国因地制宜推新产业、新技术,注入源源不断动力。世界经济论坛早几年就说,中国经济增长由创新和绿色科技驱动,2025年这趋势更明显。外资机构像摩根大通、汇丰,也在增持中国股票,因为估值低,潜在回报高。2025年头几个月,全球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净买入内地股票,连续俩月,这上一次还是去年夏天的事。

经济压力大、人民不赚钱!为何还有人看好中国经济?原因让人意外

再说说老百姓不赚钱这事儿。大家觉得钱难赚,是因为旧模式在退场,地产、基建依赖减弱。但新机会在冒头啊。职业培训火热,好多人转行学数控机床、AI编程,这些岗位薪水不低。政策倾斜低息贷款给中小企业,帮它们升级设备,转向科技产业。埃及埃中商会秘书长迪亚·赫尔米就说,中国结构优化,制造业亮眼,给全球注入信心。苹果CEO蒂姆·库克也公开表态,看好中国创新生态。为什么?因为中国产业链完整,从原材料到成品,一条龙搞定。疫情时口罩机短缺,江浙沪企业快速组队生产,产能几天就上来了。这在国外想都不敢想,美国制造业空心化,设计好也造不出。

经济压力大、人民不赚钱!为何还有人看好中国经济?原因让人意外

外部压力大,但中国没被动挨打。特朗普关税看似凶,实际执行起来,美国农民和零售商反对声大,之前喊加税好多次,最后不了了之。中国转头做实事,扩大内需,吸引全球游客和商家。稳定币跟实体货物挂钩,不玩金融空转,这比美国美元霸权靠谱多了。人民币汇率稳在合理水平,跨境贸易用人民币结算多起来,减少汇率损失。林毅夫教授分析,中国经济内在逻辑强,没陷入金融危机,还拉动周边国家。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中国增长帮他们脱困。现在中美博弈,中国掌握主动,转向硬件软件海外扩张,把供应链变全球合作纽带。

经济压力大、人民不赚钱!为何还有人看好中国经济?原因让人意外

当然,不是说一切都完美。需求不足是硬伤,居民收入预期低,消费倾向弱。2025年人口负增长,劳动力减少,老龄化加深,房地产还没彻底企稳。特朗普2.0可能加剧贸易战,高科技出口受限。但中国有制度优势,党的领导下,政策调整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楼市股市,保民生。地产政策不走大水漫灌老路,转向保障性住房、租购同权,帮年轻人解决住房焦虑。金融政策给新生产力低成本融资,便捷渠道。这些不是临时救急,而是夯实基础,从地产驱动转科技升级。经济压力大不假,但看好中国不是盲目。实打实趋势大于干扰。政策重心明确,地产稳民生,金融倾新力。博弈中,中国转主动。普通人别被热点牵鼻子,学判断力。未来光明,靠务实不靠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