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微短剧行业内容创作的多元化与精品化趋势日益明显。澎湃短剧频道x有戏栏目推出“微剧评”专栏,携手高校专业力量,借助DeepSeek开展AI共创,探索微短剧文艺评论的新视角。本篇聚焦穿越亲情题材微短剧《父母爱情1999》。

出品 杭州九地文化传媒/导演 封柏/主演 赵明辰、白杨子、罗茂阳/集数 63

《父母爱情1999》敏锐地捕捉了“子穿越救母”主题的情绪爆发点,将其嵌入短剧特有的高强度、强戏剧冲突,探索出短剧形式承载严肃叙事的可能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剧在叙事逻辑与情感建构中暴露出多重叙事裂痕,未能真正支撑起其所试图解构的“中国式家庭的情感困境”,实现对代际创伤进行跨时空疗愈的意图。

剧作的一大亮点,是将传统女频中“为母复仇”的通俗情节移植到男性主角身上,使故事呈现出一种异质化的叙事新意。观众跟随男主角穿越时空,期待看到的本应是痛打渣父、“小三”退场的爽感复仇剧,但随着剧情推进,“救母”的主线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男主以高位身份对父亲的打压。甚至当观众先于主角一步识破误会的真相,却仍被迫陪伴主角在“虐父”剧情中一错到底。这种视角倒错不仅削弱了穿越设定本应激发的代际可能,反而让观众在错位的代入体验中陷入道德困境——复仇者才是施暴者,观众所期待的情感宣泄转而成为一种被情节操控、被立意愚弄的不满。

剧中对父子关系的塑造同样力有未逮。创作者试图通过“父亲强硬撕毁孩子录取通知书”“孩子因为父亲的话离家出走”等生活化片段构建出一个父权压制下的家庭结构,进而制造情绪共鸣。但编剧却用“非亲生”的设定轻率磨平了父子之间的矛盾累积,使中国式家庭特有的隐忍与羁绊被压缩成为狗血剧情和刻意反转。这种爽点优先的创作策略严重挤压了细腻情感铺陈和成长的空间,最终导致“父子和解”流于表面空洞的情绪表达。

相较于《家里家外》中浸润的集体记忆细节,《父母爱情1999》对历史语境的还原,止步于老式自行车、年代穿搭以及怀旧滤镜等视觉标签的表层堆砌。情节上则原来“穷亲戚上门要钱”“强奸犯罪”“市里好人好事嘉奖”等强设定草率缝合进叙事,导致年代质感与人物情绪脱节,缺乏生活逻辑与内在节奏,无法实现代际创伤的跨时空疗愈。

尽管如此,《父母爱情1999》依然是一部值得关注的短剧作品。但它同样提醒我们,短剧的“短、频、爽”节奏框架与严肃命题之间存在天然张力,若是简单把创作归为套路与反转的机械拼贴,故事便失去了灵魂和温度。

作者:林诗怡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 创意写作方向硕士

指导老师:廖媌婧 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

技术支持:DeepSeek x 派生万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