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笔者的个人观点

在中俄之间,有一个被草原环抱的小国——蒙古国。许多人提到它,想到的是骑马射箭的豪情、呼麦的唱腔、肌肉发达的大汉,以及地理上的“缓冲带”角色。

蒙古动心思:想用400平方公里土地换一条出海路,只为运出稀土?

但你知道吗?这个面积不小、人口不多的国家,其实是全球稀土储量第二的“潜力股”。

只是,这一身“宝贝”,却难以送出去。如今,为了解决困境,蒙古国竟然有了一个大胆设想:用400平方公里的土地,换取一条能通向世界的运输通道!


曾经的“外蒙古”,为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说起蒙古,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内蒙古。而在历史上,我们曾拥有的“外蒙古”,如今却成了一个独立国家。

很多人不知道,外蒙古的独立,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一步一步,被苏俄牵着走出的路。

早在1911年清朝末年,外蒙古就开始闹“自治”;到1921年,在苏俄扶持下成立“蒙古人民政府”;再到1945年,中国因国际压力“被动承认”外蒙古公投独立。

蒙古动心思:想用400平方公里土地换一条出海路,只为运出稀土?

俄蒙修好条约

而真正彻底“飞走”,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蒙古国终于摆脱“老大哥”的庇护,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独立小国。

但问题也来了——不靠苏联,中国又防着它,它夹在中俄之间,既没出海口,也没强国撑腰,经济发展陷入窘境。


草原下埋着宝藏,却运不出去

蒙古,虽然地处偏远,工业不强,但地下资源却极为丰富,尤其是稀土资源,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

蒙古动心思:想用400平方公里土地换一条出海路,只为运出稀土?

根据数据,蒙古国稀土储量达3100万吨,占全球的五分之一,仅次于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稀土大户”。

目前已探明的大型稀土矿包括:哈勒赞布热格泰、鲁根高勒、木希盖胡达格等,矿点超过70处,分布在乌布苏、库苏古尔、南戈壁等多个省份。

按理说,有这么多好东西,应该可以发大财吧?

可惜,蒙古国没有出海口,所有货物出口都只能依赖中俄通道。空运太贵,铁路和公路又“被卡脖子”。

有宝运不出去,等于一场空。这就像你中了500万彩票,却找不到兑奖的银行。


蒙古的野心:用400平方公里土地换通道!

为了把稀土运出去,蒙古国绞尽脑汁,终于设想出一个办法:

是否可以拿出400平方公里的土地,换一个通往国际市场的通道。

蒙古动心思:想用400平方公里土地换一条出海路,只为运出稀土?

据外媒报道,蒙古曾与中国多次探讨能否开辟“特别通道”,甚至愿意拿出土地“交换”。

400平方公里,看起来不算多,但对一个国土总面积1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0多万的国家来说,已是大手笔。

蒙古的算盘很清楚:只要能通车、通电、通网,稀土就能卖出去,外资就会涌进来,国家经济才能真正“活起来”。

愿望归愿望,现实却未必这么简单。


中俄怎么看?愿不愿意让这条路开通?

从地理上看,蒙古要想出海,只有两条路:

  • 往南走,经中国,走到天津或青岛出海
  • 往北走,经俄罗斯,走到海参崴或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

理论上两条都能走,实际上哪条都不好走。

蒙古动心思:想用400平方公里土地换一条出海路,只为运出稀土?

俄方一直把蒙古视作“势力范围”,不愿意让其过于依赖中国;

而中国也很清楚,一旦让蒙古独立运营运输通道,可能引来西方国家借机插手稀土资源。

所以中俄都在“谨慎观望”。而蒙古,虽然有心搞中立外交、吸引西方资金,但没有地缘优势,这条通道,谈何容易?


写在最后:资源不能决定命运,地理才是命门

蒙古国就像一个手握宝藏的穷人——有钱、有货,却没有路。

它的困境说明一个道理:资源不等于财富,出路才是生机。

世界上很多小国,也许比蒙古穷,但因为有海港、有物流、有靠山,反倒活得不错。

而蒙古,夹在两个大国中间,无依无靠,想要靠稀土发家致富,必须要有出海口。于是,才有了这场“土地换通道”的设想。

未来这条路会不会修成?还要看大国博弈怎么下棋。

但可以肯定一点,蒙古国的野心,已经写在了地图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