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上千万中国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孩子高考刚放榜,大学涨价潮就滚滚而来

所谓一纸通知书,千金学费单。

在今年四月,云南省官宣公立大学本科学费平均浮动10.5%,上海四川吉林山东等地,在2023年时,就出现一波学费的涨价潮,有学校学费涨幅高达54%。

更关键是,不只是各大省份学费在涨,一些特定大学专业涨得还多,北京交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费一口气涨了两万,目前已有十万五千元之多。

当经济周期成寒门学子的“隐形账单”

这个上涨程度,怕是要超过近几年中国房价,物价以及工资涨幅。

条件好点家庭面对高学费,虽说直呼肉痛,可好歹掏得起,但那些本就拮据的家庭呢?

要知道两万学费,约等于中国城市居民一年可支配收入的40%,农民的86%,一个孩子上大学,可能要掏空他全家一年收入。

更魔幻的是,学费涨价,可学历还一路贬值,硕士送外卖,博士干修车,本科3500,爹妈把账赊。

过去我们总说知识改变命运,但目前高额学费,似乎正成为横亘普通人与命运间的高山。

难道要令寒门学子,因一纸学费单,放弃人生最宝贵机遇吗?

中国大学收入基本由四大部分构成:财政拨款,学费、校友捐款和校办企业。

首先,普通大学基本和校友捐款没什么关系,好大学能诞生像雷军这种超级大佬,人会回学校捐个钱露个脸。

其次,不少校办企业,效益也就那么回事。

所以大多学校收入无非两块,其一拨款,其二学费。

尤其是这个拨款,根据数据,2014-2018年里,某地41所高校的54%收入,都源于政府拨款。

而政府拨款,很大一块又来源地产业,这几年地产什么光景各位也都有数,所以拨款吃紧,学校就不得不提高学费维持运营。

再者,学费涨价背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全球产业大战。

当经济周期成寒门学子的“隐形账单”

随着人类即将面临新一轮工业革命,全球各大国和各大高校都在争相斥巨资研发新技术,毕竟谁主导工业革命,谁就是下一个超级大国,而这自然导致各大院校资金压力山大,只能涨学费回本。

比如今年,深圳大学55%的科研投入都在于AI、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尖端领域;最近两年,国防七子的预算经费上涨,尤其哈工大今年经费,都快赶上北大,这些钱的规划很明确:就是要加码理工科,打赢国运战。

此外,按照目前中国少子化趋势,有专家就分析,中国高校可能在2038年左右将迎来历史性“生源拐点”,换言之,学生快没了。所以各大高校赶在学生没了之前涨涨学费,回波血,也能理解。

这一切对普通人有何影响?

事实上,此次涨价说明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未来中国学历与学历之间,差距将越拉越大。

一个残酷的现实,目前国内很多大学的教育,似乎正在沦为社会的装饰品,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老师拿着陈年PPT照本宣科,学生交作业就AI糊弄,承载着全家的希望去读了个大学,结果本科生的收入或许比不上农民工,50一天找不到一个泥瓦工,却能找到一批大学生。

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在没有完成产业升级,提供充足就业的情况下,学校还在培养大量的“高学历人才”,最后的结果就是:学历在通胀,文凭在缩水,高等教育逐渐失去生命力。

可想而知,这样的学校,在财政收缩的未来,收到的经费将会越来越少,国家资金将会优先投入一些顶尖高校,尤其是那些能培养真正人才,能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高校。

比如根据数据,2025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一些富裕地区学校,资金充足,工信部直属的"国防七子"经费同样不少。

而那些经费减少的学校,教育质量和学历的含金量将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与顶尖大学的差距怕是要越来越大

面对此场面,普通家庭该怎么破局?

第一,得算清账本,顶尖高校,和面向未来大风口的专业,依然是硬道理,可成绩中游的孩子,必须想清楚,你们是玩了命拼一把,冲上顶尖的大门,还是培养自己的独特长板,在未来参与残酷的社会竞争。

第二,甭管你选哪条路,都得明白光有文凭早就不够用了,现在雇主眼睛毒得很,文凭只是敲门砖,关键看你手里有没有金刚钻。很多行业技能更新比翻书还快,不学习分分钟被淘汰。

当经济周期成寒门学子的“隐形账单”

对普通家庭来说,大学教育回报率确实在降,但不是说读书没用。关键在于如何选择,算清教育投入产出比。能冲进顶尖大学热门专业的,该砸钱还得砸;要是够不着,其他赛道照样能跑出黑马。

面对这场大考,普通家庭要冷清醒脑壳,根据家底和娃的实力选最适合的路。记住:练就真本事永远比揣着水文凭靠谱。

这一次,你看透了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