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娱乐揭秘
«——【·前言·】——»
4月28日,很多媒体报道说,幸福航空将五一前三天的所有航班统统取消了。
大家去查订票页面,发现啥票都订不了了,之前订好的这几天的航班也都显示取消了。
有公司财务部门的人说,停飞就是因为公司没钱了,现在连买燃油和给机组安排工作的钱都拿不出来。
而且员工工资只能发到2024年6月,已经快10个月没有正常发工资了,不少员工房贷还不上、信用卡逾期,生活都受到影响。
一直以来航空都是赚钱的存在,为什么幸福航空却会面临“没钱飞”的情况?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内容有润色,请读者理智阅读
«——【·五一前航班骤停·】——»
2025 年 4 月 27 日,幸福航空官网突然挂出公告,4 月 28 日至 30 日所有航班取消,涉及西安到长沙、泉州等多条核心航线。
消息一出,各大 OTA 平台上幸福航空的票务页面瞬间显示 "无票可订",客服电话成了热线,可接通率不足 5%。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里,不少旅客盯着值机屏幕上的 "航班取消" 字样发呆,有人抱着行李在候机厅过夜,滞留超 6 小时。
更严重的是,停航范围后来扩大到 5 月 5 日,直接覆盖了五一黄金周期,这让本打算乘飞机出游的旅客们措手不及,退票量激增 300%。
飞行员老张的生活也被彻底打乱。他原本每月能有 3 万多元的收入,现在基础工资只剩 3000 元,飞行小时费还拖欠了超 2 年。
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加入外卖骑手大军。每天早上六点,老张就骑着电动车出门接单,穿梭在西安的大街小巷,日均接单 12 单,一个月下来能挣 2900 元。
这 2900 元,占了他家总收入的 60%。和老张一样,很多飞行员都在为生活奔波。
财务部门的王姐透露,公司账上的资金连一个月的工资都支付不起,社保已经断缴 28 个月,公积金断缴 40 个月。
有的飞行员因为执照过期,面临着职业终结的困境,这意味着他们多年的飞行生涯可能就此结束。
而管理层的行为却让员工们心寒。2024 年,公司还投入数百万更换员工制服、装修豪华贵宾厅,高管团队也纷纷更换了豪车。
可财务部门的员工工资却被拖欠了长达半年,这鲜明的对比让员工们怨声载道。
当公司官网以 "系统升级" 解释停航时,内部文件却显示停航的直接原因是 "现金流断裂",这更让大家觉得被欺骗。
«——【·法律纠纷不断·】——»
随着停航事件的发酵,幸福航空的信任危机全面爆发。截至 2025 年 4 月,公司已经涉及 57 起劳动争议案件,可法院判决的执行率却不足 30%。
飞行员们再也忍无可忍,集体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补发欠薪及经济补偿金。
有飞行员因欠薪被迫离职后,竟然被公司索赔 225 万元培训费,好在法院以 "显失公平" 驳回了这一诉求,否则这些飞行员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法律风险也如潮水般涌来。法定代表人彭仕兵被实施限制消费令,不能乘坐飞机头等舱等高端服务,公司 8 次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最高达 1.24 亿元。
多地机场因为幸福航空拖欠机场服务费、燃油费超 3.25 亿元,纷纷申请限制消费令,部分航线时刻也被收回,这对公司的运营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乘客们也对幸福航空失去了信心,集体诉讼索赔超千万元,涉及航班取消赔偿、行李丢失等问题。
员工们也通过社交媒体曝光公司内部管理混乱,比如虚假考勤、绩效克扣等情况。
有员工透露,公司为了节省成本,竟然在考勤上做手脚,本来正常出勤的记录被无故扣除,绩效工资也被随意克扣,这让大家对公司的管理彻底失望,舆论纷纷声讨这是 "血汗航空"。
«——【·战略失误·】——»
幸福航空的困境,从根本上说是战略失误的结果。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舟 60 运营商,公司拥有 25 架该机型飞机,可新舟 60 却成了 "烫手山芋"。
近六年里,新舟 60 发生了 17 起事故,安全记录差,故障率高,尤其是起落架问题频发,让乘客们对其安全性充满担忧。
而且,新舟 60 没有欧美适航证,市场接受度低,日均利用率仅 1.37 小时,维修成本却占运营支出的 40%。
反观成都航空的 C909 机队,日均利用率达 8 小时,实现了规模化盈利,两者的差距一目了然。
支线航空的系统性困境也让幸福航空举步维艰。高铁的快速发展,让 600 公里以内航线的客源流失超 50%,幸福航空支线航班的客座率仅 52%,远低于行业平均的 78%。
公司过度依赖地方补贴,占收入的 35%,可 2024 年陕西、甘肃等地的补贴延迟发放,直接导致现金流断裂。这暴露出公司在运营上的脆弱性,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而目前公司仅 1 架波音 737 在运,机队规模从 25 架缩减至 2 架。
对比成都航空依托 C909 实现盈利,幸福航空在机型选择、资源整合上的失误,凸显了地方国企在航空产业布局中的盲目性,没有充分考虑市场规律和自身实际情况。
«——【·行业震荡与破局探索·】——»
幸福航空的事件不是个例,它折射出中小航司的共性困境。这些航司资产负债率超 150%,人机比 200:1,远高于行业平均的 50:1,抗风险能力薄弱。
2024 年,美国精神航空等企业因债务危机申请破产,预示着中国民航业整合加速,地方政府可能会优先支持枢纽型航司,中小航司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同时,幸福航空新舟 60 的停飞,也对国产民机市场信心造成了冲击。2025 年新舟 60 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 40%,海外订单几乎停滞。
而成都航空 C909 机队的成功,证明了国产支线飞机商业化的可行性,这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人们看到国产民机发展道路上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危机,幸福航空也在探索破局之路。短期来看,参考海航重整模式,将员工欠薪、供应商欠款转化为可转换债券,约定未来通过股权或利润分成偿还,希望以此解决资金链问题。
同时申请民航局 2025 年新增纾困资金,重点覆盖停飞期间工资补缴及基础运营成本,调整航线网络匹配偏远地区补贴政策。
中期计划制定 5 年过渡期,逐步淘汰新舟 60,聚焦波音 737 等主流机型,参考瑞丽航空被无锡国资收购案例,引入战略投资者承担历史债务。
还计划接入 12306 平台,开发空铁联程产品,在高铁站设置值机柜台,提升客源覆盖,实现运营转型。
长期则希望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实施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将薪酬与复航进度、员工满意度挂钩。
推出 "欠薪折股" 计划,允许核心技术人员以拖欠工资折算股权,增强团队归属感,进行组织变革与品牌重生。
幸福航空的困境,是一场多方因素交织的危机。它不仅关乎一家航司的生死,也为整个航空行业敲响了警钟。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平衡战略布局与实际运营,如何在危机中找到破局之路,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界面新闻
京报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