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抵达北京,当天上午就举行了中欧高层会晤。

这是一次被外界视为“重要时机”的中欧接触,双方都面临压力,也都需要突破。

看得出来,欧盟很急。

但是急也没用。

冯德莱恩的行程有点赶,但终究还是来晚了。

因为在冯德莱恩访华的同时,特朗普已经敲定了美国对欧盟关税。

基本上是一锤定音。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至此,外界原本对美欧之间可能达成“缓和协议”的设想彻底落空。

欧盟这边,话还没讲完,美国那边,政策已落地。

从中方的反应来看,冯德莱恩此行并未激起多大波澜。

原定为期两天的中欧峰会,最终被压缩到一天时间。

意思不就是“在北京谈完后,我们就送客”。

中方态度已经摆明:可以谈,但前提是真诚。

不欢迎,不等于拒绝;但不欢迎,的确意味着没那么多耐心。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两位欧盟高层联袂来访,按常理应是一次推动中欧关系升温的机会。

但这次,中国方面并没有表达欢迎,外交部没有使用“应邀来访”的字眼,而是用了“经中欧双方商定”。

这多少说明这次冯德莱恩访华更多的是“例行公事”。

这一层含义,欧盟高层未必不懂。

冯德莱恩带来的议题,其实老三样。

一是要求中方减少与俄罗斯的经贸往来;

二是重提中国的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三是敦促放宽对稀土等关键资源的出口限制。

这几个问题,过去一个多月,欧方反复提出。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中方不会在没有前提的情况下让利。

更不会在合作机构还没稳定的时候就主动放弃在俄乌冲突中的中立立场。

但中方也没有拒绝合作。

人民大会堂的会谈中,中方领导人提出三点立场。

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巩固伙伴关系定位;

第二,坚持开放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摩擦;

第三,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规则秩序。

同时还强调:“希望欧盟做出符合人民期待、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战略抉择,牢牢把握中欧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这句话分量很重。

不是批评,但话已说透。

中方不拒绝交流,但如果欧方一边加税制裁,一边讲合作空间,那就不现实。

在一轮又一轮的作死下,欧盟本身就没有多少对华谈判资本了,还想着反复横跳,就只能被收拾了。

欧盟这点小心思,早就被看透了。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就在中欧会谈进行期间,美国方面动作不断。

7月24日当天,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和欧盟的关税谈判即将结束,美国将对欧洲商品征收15%关税。

特朗普也一锤定音,在人工智能峰会上宣布,美国不会和大多数国家进行关税谈判,而是对美国绝大部分贸易伙伴征收15%的关税。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虽然特朗普没有直接提及欧洲,但欧盟刚刚好,就卡在15%的关税线上。

特朗普表示“当前美国正和欧盟进行积极谈判,如果说欧盟愿意对美国放开市场的话,那么美国对欧盟的关税将会降低”。

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楚——结构性让利换关税。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法国和德国对此都不买账。

法国方面,马克龙政府确实一直强调欧洲战略自主、防务自主。

德国方面,德国确实高度关注制造业利益,尤其是汽车、光伏和机械制造领域。

面对美国的关税压力,德国立场趋于强硬。

对于这些国家而言,签下这样一份协议,等同于拆了自己的根基。

实际上,从今年4月开始,欧盟就在和美方就关税议题进行磋商。

最早阶段,欧盟希望回到“零关税”方案,但被特朗普否决。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7 月 12 日,特朗普宣布将自 8 月 1 日起对从欧盟进口的商品征收 30% 关税。

欧盟想再谈,结果就到了如今这个模样。

也就是说,欧盟在过去几个月里,与美方谈了一圈,最终也没有达到什么好的效果。

冯德莱恩此次访华不知道抱着什么样的心思。

她是不是认为只要欧美贸易谈判还在谈,中国就得向欧盟妥协。

因为欧盟一旦低头,就剩中国“孤军作战”,独自应对特朗普的压力。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那她是想错了。

中国从来不会在国家战略上依靠任何一个国家。过去不会,未来也不会。

就在冯德莱恩访华之前,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对俄第十四轮制裁措施。

名单中包含多家中国企业。

中方对此明确表示反对,认为欧盟单方面制裁不应损害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也不应干涉正常的国际贸易。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一边制裁中国公司,一边访问中国寻求合作,这样的操作很难赢得信任。

中方始终坚持原则立场:一方面,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制裁和 “长臂管辖”,明确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近几个月内,欧盟采取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措施。

2024 年欧盟正式批准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高达 35% 的额外关税。

欧盟方面也在不断推进针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

此外,欧盟也可能对中国电池光伏企业进行市场倾销调查以及对中企跨境金融行为采取限制措施。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换句话说,欧盟来谈合作的同时,另一只手还在持续加压。

这种“左手合作、右手打压”的做法,中方已经没有兴趣再进行模糊处理。

冯德莱恩这次访华,最终换来的是一份官方通稿,措辞谨慎,信息有限。

没有联合声明,也没有共同记者会。

欧盟方面没有明确表态,中方则维持底线立场。

至于欧方是否真心想解决问题,还需时间观察。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这次北京之行,并未如她所愿。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而特朗普方面,则在加速推行关税新政。

8月1日是最后期限。

届时,那些未达成双边关税协议的国家,将有可能会被“一刀切”。

这对欧盟来说,是一道不得不选的题。

如果接受,意味着必须在多个领域向美方妥协;

如果拒绝,就要承受中短期内的出口冲击与金融风险。

这也是冯德莱恩此行的背景压力。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更复杂的是,美方的策略正在亚洲蔓延。

美日在农产品、能源、防务等领域保持频繁磋商并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例如日本扩大对美农产品进口(包括大米、牛肉等)、双方在军购及防务合作上的协调等。

不少舆论将其称为“新版不平等条约”。

欧盟内部对此极为担忧,尤其是德国、法国等核心国家。

他们明白,若欧盟跟进,只会被美方逐步“切割”。

冯德莱恩试图通过访华打破困局,但现实已不容回避。

中方态度已经表明:合作可以谈,但前提是尊重。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至于特朗普,他的政策节奏不再等人。

冯德莱恩来北京,原以为是破局的机会,结果成了信息确认的节点。

中欧关系的下一站,还远。

但美国的关税落锤已经没有退路。

冯德莱恩此次访华留下的,不是成果,而是尴尬。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而欧洲想在中美之间找一个稳当的位置,这条路,越来越窄。

目前只有中方没什么动作,只不过美国从欧洲薅金融资本,中方也确实被动跟着喝了点汤,比如欧洲工业持续向中国转移,最典型的就是德国汽车供应链加速向中国转移。

这时候欧盟还要当反骨仔,玩两面三刀那一套,那中国也不会介意继续坐享其成,努努力再多吸一吸欧盟的工业。

最终的结果,只有欧盟被薅秃了,想必冯德莱恩对此很满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