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发生了一件事。陈锡联,汪东兴,纪登奎,还有吴德,他们四个人从很高的位置上下来了。名义上是退居二线。实际上就是离开了中央舞台。但是陈锡联没觉得怎么样。他反而更自在了。他当时不是普通的退休,是去了中顾委当常委,级别待遇都很好。

吴德的晚年基本不出门。他住在东交民巷,组织上配给他的车一年也用不了几次。他每天就在家里写字,种花。他用瘦金体抄写毛主席的诗词。他有时候看新闻,看到那些贪腐的报道就很生气,会直接把电视机关掉。有一次他听到了不好的消息,还自己一个人跑到中纪委去反映情况。

汪东兴、吴德、纪登奎、陈锡联辞职后的生活和身后事

纪登奎是他们四个人里年纪最小的。他退下来那年才五十多岁。他没有去休息,而是被安排到国务院的农研所当研究员。待遇是正部级的。他在那里工作很踏实,不多说话。认识他的人说他心里有事,但是他从来不讲。他本来计划写两本书,一本是回忆录,一本是关于他在北京的工作。但他一直没有写,最后因为心脏病突然去世了。他是四个人里最早走的。

陈锡联是很讲原则的人。他喜欢看电视,军事片和战争片都看。看到电视里演官员贪污,他会直接骂出来:“这该杀!”他家里客厅挂着一张毛主席的画像,是1973年挂上去的。很多人劝他摘下来,他不同意。他说:“我一辈子做事凭的就是主席教的那一套,我心里清楚。”

汪东兴是四个人里地位最高的。他退下来以后,住在西单的一个四合院里。他家大门总是关着,邻居不常见到他。但是去他家拜访的人其实不少。一些老同志会经常去看他。他们说,汪东兴晚年一说起毛主席,眼眶就会湿润。他活到了一百岁,是四个人里最长寿的。

汪东兴、吴德、纪登奎、陈锡联辞职后的生活和身后事

他们虽然退了,但心里都还有自己的坚持。陈锡联身体不好,但中央有活动通知他,他从来不拒绝。有一次要去太原参加徐向前的铜像揭幕仪式。家里人都劝他不要去,因为他身体不行。他只有一句话:“那年打仗,徐帅救过我命,这事我不能缺席。”他还是去了。

陈锡联不喜欢排场。他家原来有一个警卫排。他自己主动提出来人太多,把警卫削减到两个班,后来又减到一个班。他平时有个爱好是钓鱼,一直到晚年都喜欢。哪里有钓鱼比赛他就去参加,还经常得奖。厂商也喜欢他,因为老干部得奖对产品是很好的宣传。他不在乎这些,就是觉得钓鱼能让人心里安静。

汪东兴、吴德、纪登奎、陈锡联辞职后的生活和身后事

吴德也写了回忆录,书名叫《吴德口述》。这本书在他去世八年之后才出版。书里面的一些内容引起了争议,但他本人没有回应。他去世后的葬礼规格很特别,不是正国级,也不是正部级。他的女儿说:“这是组织的一种认可。”他一生都很低调。

汪东兴去世以后,中央给他写的《生平》有七页纸那么长。里面很详细地写了他的工作,特别是在六七十年代,说他保护过很多老干部,还在关键时候传达了毛主席的意见。有人说,他的去世,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汪东兴每天都散步,一开始走四千步,后来身体差了就减到两千步。

汪东兴、吴德、纪登奎、陈锡联辞职后的生活和身后事

陈锡联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一次军队的纪念活动上。他穿着一件笔挺的中山装,站在台下。他看着年轻的士兵们列队走过,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那天的风很大,但他站得很稳。他们四个人,晚年都没有沉沦,也没有去折腾什么事。他们退得很干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