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银幕,肯定是欣赏《东极岛》的最好方式。
我一连刷了两遍,一次普通激光厅,一次全景声巨幕厅。
银幕越大,观感越好。
没有去看IMAX厅,因为市区唯一一个IMAX影厅,甚至拍了《南京照相馆》,也不排《东极岛》。
所以,发行方光线不太行?
看完《东极岛》后,我不断感慨,朱一龙和吴磊的身材练得像健身教练,我要吃多少蛋白粉,花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这样?
阿荡和阿赑能有一身肌肉,这个是商业片的拍法。

两兄弟是东极岛仅有的可捕鱼的人,肌肉需要摄入大量高蛋白,但是碳水又从哪里来。
毕竟,长期高体力消耗、热量不足的前提下,肌肉反而会萎缩
两人是主角,有更好的肌肉线条也能理解。
然而,岛上的大多数渔民也有明显的肌肉线条,比如千金和中老年渔民,这就有些扯淡了。

因为肌肉非常耗能。
从理论层面看,一二十岁的小年轻和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代谢率是一样的。
然而,中年人的肥胖率远远高于小年轻,这是因为两者的肌肉量不一样。人在三十岁后,肌肉量会加速流失,这也会导致中年人的耗能效率变低,更容易堆积脂肪。
东极岛缺少种植主粮的生态环境,怎么可能有那么多肌肉型男?
岛上已经禁渔三年,渔民无法捕鱼,吃喝会成问题。片中显示,岛民可以吃红薯——李元兴抢着吃地瓜,能看出地瓜也不常见。
用地瓜解释岛民的口粮问题,并不高明。
因为地瓜这玩意,吃多了烧心,容易胃酸。
况且,在海岛上种植地瓜的难度非常高。因为岛上多岩礁,土壤稀薄且含盐量高,有机质贫瘠,想要种地瓜,需要人工改良土壤。
上世纪四十年代,这个改良难度很高。
或许有人说,不要低估同胞们的智慧。
我当然不会低估,但片中大量看上去很美的芦苇荡证明,东极岛是典型的芦苇滩生态,足以证明岛上土壤不适合种植地瓜。
因为,芦苇越茂盛,说明岛上的土壤,盐碱、涝渍的问题越严重,越能证明不适合种植地瓜。
用一张图来呈现芦苇和地瓜水火不容的关系。

既然地瓜都难以成活,更别提小麦、水稻、玉米、土豆这些对土壤要求更高的主粮作物了。
再加上岛上已经禁渔三年,那么,渔民是怎么填饱肚子的?
一旦渔民连基本的口粮都没有,只用武力镇压,就能让渔民当了三年顺民,这很难自圆其说。
日本子会给渔民们发粮食?
我不知道。
《东极岛》没有交代清楚渔民是如何填饱肚子的。东极岛渔民日常生活的缺失,他们也更像是英雄叙事的背景板。
此外,我不太满意的地方是,故事感染力稍弱,人物间的情感做得不扎实。
我不可否认,影片结尾还是有些打动我的。
年老的阿花用画外音给影片上价值。
“我们为什么要救人,我也不知道。生而为人,还是需要帮助些对吧。”
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亲相爱地球人,我相信阿德勒知道后都要扒开棺材点个赞。
《东极岛》的故事很简单,故事背景聚焦在里斯本丸沉没时,东极岛渔民冒着被日本子屠杀的危险,去救助被灭口的战俘。
《日内瓦公约》明确规定不能杀战俘,日本子会杀战俘,《南京照相馆》和《东极岛》都拍出来了。1800多位战俘,最终有三百多位存活下来,这要归功于东极岛渔民。
影片的问题在于,带动全村渔民去救人的阿荡、阿赑、阿花和村里的土著渔民,情感关系是断裂的。
在土著居民眼中,他们不是渔村文化的传承者,而是海盗的后代。
同样是生活在东极岛上的人,他们之间的情感是疏离的,淡漠的。他们从顺民转变成反抗者的情感驱动力,就比较弱。
阿荡因为个人英雄主义,被鬼子杀掉,阿赑也从一个明哲保身的人,变成了反抗者。这个是合情合理的,因为阿荡与阿赑相依为命,两人的情感驱动力是足够的。
你杀我弟弟,我血债血偿。
阿花和阿赑是情侣,阿赑杀鬼子,她积极响应,她的行为也合情合理。在里斯本丸沉没时,船体造成的虹吸效应,会吞噬附近的很多人。阿花在阿赑救众人中最为难,这一幕也足够动人。
因为阿花不希望阿赑死,而阿花也知道阿赑要救众人,她也不好违背阿赑的意志。这种左右为难的情感冲击力很大,因此我也很动容。

然而,影片中,以阿赑为首的外来者和土著居民是缺少情感钩子的。
两个日本兵,就让几百位土著居民做了三年顺民,这说明土著居民相信,只要他们当顺民,那么他们就能相安无事。
即便此前,日本兵杀害村民,那也是对救英国战俘的警告。
杀一儆百,因此,两位成年人和儿童的死,并没有让顺民们反思继续忍耐的荒谬。
阿赑拿出日本人要屠村的报告,然而村民就跟着阿花一起反抗了,这个转变做得太顺了。
其实,完全可以让千金作为阿荡、阿赑和土著之间的情感联络人。
日本兵占领东极岛后,吴老大失去话语权,千金是有号召力的新秀。千金和阿荡都被鬼子关押进里斯本丸的船舱内。千金和阿荡进入同一所船舱,他们缺少情感上的变化。

这和阿荡进入船舱内,没有对船舱内气味有任何不适一样不可思议。
其实,稍微设置一个细节,让他们从敌对变成出生入死的兄弟,即便在阿荡牺牲后,千金将这种感情转移到阿赑身上。那么,阿赑在拿出日本人屠村证据时,千金直接响应,“如果不反抗,我们都被杀”。
与此同时,从顺民到反抗,也能给一直提倡做顺民的李元兴思想转变的契机。
然而,《东极岛》把大量时间都给到动作戏——影片的动作戏好看。文戏欠打磨。
如果影片在情感链接方面再丰富一下,让阿荡与土著话事人有了过命的交情,信任建立起来,情感浓度自然水涨船高。
看完影片后,发现《东极岛》首日票房竟然还不如《南京照相馆》。
我为它惋惜,也表示理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