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美国人里——就有两个胖到影响健康!!

可怕的是,这还不算最严重的,中国、韩国的变化更猛…

中美韩人口肥胖率差距断崖:美国40%,韩国34.4%,中国令人意外

韩国男人接近一半都是胖子? 电视剧里的长腿欧巴只是极少数,街上更多的是啤酒肚和外卖袋。

美国肥胖率已经多年稳定在40%左右,但重度肥胖一年比一年多。女性的比例甚至是男性的两倍多!

低学历群体45%肥胖,高学历也有32%,就连医生自己都承认看病救不了饮食和生活方式。

韩国的标准更“苛刻”,BMI超过25就算肥胖,可这依然挡不住肥胖率冲到34。4%。

男人49%,女人27。8%,这还是号称海鲜蔬菜饮食的民族。

加班、外食、深夜炸鸡、奶茶…看似清淡的传统饮食,被新的节奏彻底击垮。

中美韩人口肥胖率差距断崖:美国40%,韩国34.4%,中国令人意外

中国的情况更让人意外。

18岁以上人群超重34。3%,肥胖16。4%,加起来超过一半!

而且中国的标准更高,要BMI超过28才算肥胖。算上总人数,就是五亿+人超重或肥胖。

预测2030年,这个数字会到65%以上,儿童肥胖也一路冲高。

三个国家对比,美国热量高、动得少;韩国节奏快、加班多;中国饮食结构变了,油腻、高热量外卖成了日常。

美国人平均每天摄入2500卡路里以上,到处都是汉堡、薯条、奶昔,开车出行,一天坐八小时起步。

韩国虽然走路的人不少,但高强度锻炼的人只有四分之一,加上西式快餐渗透,无论收入高低,逃不掉体重飙升。

中国过去吃得清淡,现在肉类消费翻倍,加工食品下乡,农村人也开始用零食和方便面代替正餐。

中美韩人口肥胖率差距断崖:美国40%,韩国34.4%,中国令人意外

经济和社会原因,也在推着肥胖蔓延。

美国的低收入群体因为廉价高热量食品,被困在“吃饱容易吃好难”的死循环里;

韩国社会压力大,很多人靠吃来缓解焦虑;

中国城乡差距小了,但生活习惯相似,不运动的比例越来越高。

疫情三年,更是全球性的增重催化剂,每个人平均长了2-3公斤,宅家+外卖=直接躺平。

数据很扎眼——

美国早就在2013年全境肥胖率破20%,如今23个州超过1/3人口;

韩国十年间,从30%涨到38%以上,2030年可能过40%;

中国从80年代的低基数,涨到现在每年增加1%,男孩肥胖率高于女孩,还超越日本。

怎么应对?

美国靠减肥药,Wegovy、Zepbound一出手就是体重下降15%-20%,八分之一成年人动过针。但依赖性、副作用都在那儿摆着。

韩国推全民运动,社区健身房、步行计划遍地开花,但久坐和作息依旧没变。

中国走的是政策路线,卫健委牵头搞“体重管理年”,建标准化中心,倡导科学饮食和可持续减脂。

最大差别——标准不一样! 美国肥胖线:BMI30,中国28,韩国25,所以直接比较数字,会出现错觉。但不管怎么调标准,趋势都是同一个方向:越来越胖。

中美韩人口肥胖率差距断崖:美国40%,韩国34.4%,中国令人意外

肥胖不仅仅是外形问题,它背后带着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还有抑郁症、关节损伤等隐患。

美国的医疗账单已经压得医保喘不过气,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早已破1。4亿,90%都是因超重引发。

韩国则提前面对了工作压力和健康失衡的恶性循环——忙到没空运动,却被迫花时间治病。

有人说,这些问题和个人关系不大,是社会环境问题;也有人说,就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

但现实是,多数人连每天半小时的走路都坚持不了,更别提主动调整饮食习惯。

你会发现,三个国家无论经济水平多高,都在同样的陷阱里打转:吃得多、动得少、节奏快、压力大,然后用金钱换健康,用药物换时间。

有人主张要从儿童抓起——学校食堂改菜单、家长少给零食;

也有人觉得成人才是关键——戒掉含糖饮料、减少油炸食品,哪怕每天晚饭后出门散步,都比停在沙发上强得多。

问题是——即便知道这些道理,你改了吗?

美国人一年花千亿美元买减肥药;

韩国人办卡去健身房后依然点宵夜;

中国人在体检报告上看到警告语,也只是嘴上答应:回去注意…

有的人把胖当成个性,有的人因为胖陷入疾病恶化的死循环。

有人愿意花钱买健康,有人什么都不做,只是接受现实。

当全球肥胖成为“流行病”,是不是该承认,这已经不是别国的问题,而是赤裸裸地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

你身边,是不是也越来越多这样的“胖子群”?

该怜悯、嘲讽,还是提醒?

如果继续下去,十年后二十年后,会不会连“正常身材”都成了一种奢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