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那个寒冷的冬日,9时57分。病魔无情夺走周恩来总理生命,整个中国陷入巨大悲痛。消息传来,山河同泣,天地含悲。人们不敢相信,那位总是神采奕奕、为国家和人民日夜操劳的总理,就此离去。

周总理逝世时,中央政治局正在开会。邓小平、叶剑英等同志听闻噩耗悲痛万分。邓小平直接起身准备前往医院,因会议未结束被提醒后,语气坚定下达三条重要命令:立即向主席报告,组成治丧委员会;以中央名义发讣告,通知各驻外使馆降半旗;命令海防部队进入一级战备。叶剑英起身严肃表示完全赞同,要求军队立即执行。

周总理逝世3小时后,遗体解剖悄然展开。这是他生前遗愿,希望死后做病理解剖,弄清楚癌症发展和死亡原因,为医学事业作最后贡献。总理一生都在奉献,生命最后仍想着为国家和人民留下更多。
北京医院副院长韩宗琦负责遗体解剖。掀开被单,总理消瘦面容和腹部手术伤疤刺痛众人。报告主要脏器癌瘤转移时,有人忍不住哭出声。这些医护人员全力救治总理,深知他为国家和人民忍受巨大病痛,从未退缩。
总理患病期间,每次手术前叶帅都会赶到医院听专家组汇报。他关心总理细致入微,还担心医护人员累垮影响治疗。总理身患癌症多次手术,1974年6月1日接受第一次大手术——膀胱癌切除,手术曾带来希望。1974年8月7日、8日病情反复,被诊断癌症转移。之后手术一次比一次艰难,1975年9月20日第四次手术,癌细胞已扩散全身无法医治,可总理关心的是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

遗体解剖后,一系列身后事务展开。为总理理了20余年发的朱师傅,接到通知不敢相信噩耗。到北京医院太平间,几乎认不出总理。韩宗琦叮嘱朱师傅小心操作,朱师傅握着刮胡刀,心中翻涌。刮去黑胡须、灰胡须、白胡须,完成整容任务后,朱师傅望着总理遗容流泪,打扫时悄悄收起一缕灰白头发寄托思念。
卫士长张树迎和卫士高振普从西花厅找来总理衣服,全是旧衣或补丁,内衣内裤几乎都有补丁。工作人员用紫色布包好送到医院,韩宗琦打开既敬佩又难过。总理一生节俭,身为国家总理,始终保持艰苦朴素作风。
因长期患病,总理消瘦,眼眶两颊塌陷。夜间11点,经过处理的总理遗体安放到北京医院不足100平方米的房子里。这里简陋狭小,一扇门直通户外。遗体放屋子中间,四周塑料盆花,四壁几层花圈,简陋太平间成首都各界告别灵堂。
邓颖超得知总理去世,悲痛可想而知。她与总理携手五十载,是夫妻、同志、战友。总理患病时她陪伴左右,如今总理离去,她的世界仿佛失去支柱。来到灵堂审查身后安排,看到总理消瘦面容,想起过往岁月和总理付出,泪水夺眶而出。她流泪点头,是对安排认可,更是夫妻情分、战友情谊的无声诉说。

1月15日,“周恩来同志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致悼词。邓颖超身着几十年前黑色旧西装,站在家属位置,泪水不停却没哭出声。她要坚强,代表总理,代表共同信念。晚7时半,邓颖超走入人民大会堂西大厅,总理骨灰盒已安放。卫士打开骨灰盒,邓颖超双手抚摸骨灰,眼含泪水喃喃自语:“恩来同志,你的遗愿就要实现了,你安息吧!”
1956年中央工作会议倡议火葬,周总理带头响应。上世纪60年代后期,他在国务院会议说人死后骨灰可做肥料、饲料,不浪费土地还能作贡献。他和邓颖超相互保证死后撒掉骨灰。总理逝世后,工作人员选骨灰盒,多种方案被邓颖超否决,她坚持选普通盒子,还说自己死后也用这个。
15日晚至次日凌晨,周恩来骨灰由西花厅党支部工作人员乘小型农用飞机撒向北京上空、密云水库、天津海河和黄河入海口4处。飞机起飞,邓颖超在寒夜中久久目送,直至消失。此后她珍藏骨灰盒,每年清明擦拭晾晒寄托思念,多次表示自己死后还用这个,不浪费国家钱。
周恩来总理一生光辉、奉献,为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他虽已离去,但精神永存。邓颖超与总理的深厚感情成佳话,他们是夫妻,更是为共同理想奋斗的同志战友。他们的故事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家繁荣、人民幸福不懈努力。

周总理和邓颖超虽已远去,他们的音容笑貌、崇高精神如明灯照亮前行道路。我们永远怀念周总理的奉献,敬佩邓颖超的深情。铭记这段历史,传承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拼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