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非常纳闷,这么好的车装备全球60国,为什么中国没看上?

1988年秋天,北京一场国防展览会成了全球军工圈的焦点。美国代表团兴冲冲地带来了他们的悍马军车。这款车号称装备了全球60多个国家,越野能力强到能爬山涉水,美国人满心以为能在中国军方这边拿下个大单。可谁知,中国代表只是随便瞅了一眼,扭头就走,连个招呼都没多打。这事让美国人懵了:这么好的车,怎么就入不了中国人的眼呢?

悍马虽好有短板

美国非常纳闷,这么好的车装备全球60国,为什么中国没看上?

悍马1980年代初一亮相,就凭着硬朗的外形和超强的越野能力,成了全球军用车辆的标杆。高离地间隙,能跑各种烂路;强劲的发动机,拉什么都不费劲;涉水能力更是牛,连河滩都能趟过去。

但悍马看着牛,可真用起来,短板也慢慢露出来了。比如1993年索马里摩加迪沙那场巷战,悍马的防护能力被打了个问号,薄薄的车身压根挡不住子弹和爆炸,士兵们吃了大亏。后来到了2003年伊拉克战争,第二代悍马M1114又出了新问题,车身加了装甲后太重,跑起来不灵活,车门还不好开,紧急情况下有67名美军士兵因此送了命。

而且悍马的维护成本也不低。零件贵,后勤还得跟上美国的供应链,这对很多国家来说是个麻烦事。60多个国家用它不假,可这些国家大多是美国的盟友,愿意绑在美国的军工体系上。

其实,1988年那时候,悍马的这些毛病还没完全暴露,但中国军方有自己的战场需求,地形复杂多样,从高原到沙漠,从湿地到城市,军车得什么都能干。悍马再好,更多是为他们的作战环境量身定做,拿到中国来,未必真能“接地气”。

美国非常纳闷,这么好的车装备全球60国,为什么中国没看上?

自主研发是正路

中国没看上悍马,不是因为看不上眼,而是因为我们自己干。1988年那次展览会,美国人觉得是冷遇,可对我们来说,那只是个起点。之后,中国没直接买悍马,而是拿民用版悍马H1做研究,搞出了东风EQ2050,后来又升级成了猛士系列。

为什么非得自己干呢?首先,军车关乎国防命脉,要是关键时候零件卡脖子,当年我们工业底子薄,吃了不少技术依赖的亏,自主研发,不光是造车,更是要把命根子攥在自己手里。

美国非常纳闷,这么好的车装备全球60国,为什么中国没看上?

其次,悍马看着威风,可买一辆得花多少钱?后续保养、升级还得听美国的,自己研发,虽然前期投得多,但技术攒下来了,后续就能批量生产,成本压低,还能根据需要随时改。

最关键的,还是得适合自己。中国作战环境千变万化,军车得能适应本土需求。悍马在美国中东那种沙漠地带跑得欢,可到了我们的高原冻土、南方水网,能不能扛得住真不好说。

而且东风猛士的研发,拉动了多少上下游企业?从发动机到装甲材料,从电子系统到越野技术,全是自己的东西。这不光是车,更是产业链的升级,是国防现代化的底气。

美国非常纳闷,这么好的车装备全球60国,为什么中国没看上?

猛士崛起显实力

东风猛士是中国军工的一张硬名片。从EQ2050起步,到后来的猛士系列,别看它参考了悍马H1的外形,可内核全是自己的东西。发动机、变速箱、悬挂系统,都是国产化设计,性能一点不比洋货差。

猛士的好处,不光是技术硬。我们研发这车,压根儿没想着照抄谁,而是奔着超越去的。比如防护能力,猛士在设计时就吸取了悍马在巷战中的教训,加厚装甲、防弹玻璃一应俱全,比早期的悍马强多了。机动性上,猛士也下了功夫,重量控制得当,跑起来灵活得多。

美国非常纳闷,这么好的车装备全球60国,为什么中国没看上?

猛士不光是军车,还成了出口的香饽饽。我们没像美国那样满世界推销,可不少国家自己找上门来。说明中国军工的路子走对了,不靠别人的技术,也能干出世界一流的水平。

回过头看,1988年的那次“冷遇”,其实是中国军工自信的第一步。我们没买悍马,不是瞧不上,而是要干出自己的东西。猛士的成功,不光是辆车的事,更是国家在国防上自力更生的缩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