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冬天,冷。有些冷,是从骨子里往外渗的。这年头,谁心里没有点难,谁不是在等一个改变命运的时刻?1970年11月,华国锋成了湖南的一把手。这位“华老”——当时谁不提这名字?——主政湖南已二十余载,人熟、事熟、乡土气息浓得压不下。一时间,老百姓的议论也多了起来,有人感慨:“湖南的天,要变了。”
说起来,华国锋和湖南的缘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南下那一年,他年轻,也不太有人会想到,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生生把一个省管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别看后来调往北京,前程一片光明,可当初,他心里那口气,多少还有点难舍的湖南味儿。其实那年月的“调令”,不光是一纸公文。哪家人不是半夜收拾箱子、悄悄告别老邻居,人事沉浮,背后总有难以言说的苦与盼。
华国锋走后,湖南空下的这把交椅,谁能撑得住?这成了坊间茶余饭后的新话题。没人想到,后来真正坐上的,竟然是个姓毛的。不是“那个毛”。是毛致用。
毛致用这个名字,在湖南,其实不算陌生。土生土长,1929年生在岳阳县。打小家里就穷,穷到小时候盼一场甘霖,赶集能买块糖就万分知足。可人穷志不短,毛致用这孩子,打小就拎得清,心里有根弦,想着“将来要干点大事”。
22岁那年,毛致用第一个公家职务,是岳阳县三区区公所财粮助理。没啥轰动,但自此蹚进了政治这条河。基层工作苦,天不亮就得查仓库、下田头,开个小会还得自己抬桌搬板凳。可这种锻炼,不是说说而已。天大的理想,也得从几十个带泥巴气的农户名单抄起。
干得好,人家自然记得住你。上头一问:“这个毛致用,能不能用?”下面就有回声。咱湖南人心眼多,可对实在人从不吝活儿。年轻的毛致用在县里一头扎下去,岳阳县的稻田、地头、棉花地,他都走过。山上种树、田埂里种豆,谁见过?那是毛致用拍板争着干的。说到底,农村要富,光靠嘴是不行的。他一有空便顶着烈日下乡蹲点,跟老把式们拌嘴学窍门。
当然,天有不测风云。1966年风起云涌的年代,深耕实干的毛致用也没绕过去那场风暴。运动一来,上上下下人人自危。他受过冲击,被“靠边站”,晚上悄悄叹气,白天还得装作若无其事。说实在的,那些年有想过“要不要熬过去”?可他就是咬着牙,谁劝都不松口。信念这东西,在夜深人静时最显得孤单,但撑住了,风雨过后更能挺起来。
1969年到麻阳县,那地方穷得叮当响。革委会大院就一个食堂,二百多号人蹲在院里吃饭。说起来,毛致用头几年在县里下地的事,干部们谁不晓得?可你说真让他别排队,提前盛好饭送到屋里,他偏不势力。“我们是给老百姓干活的,凭什么搞特殊?”这话他不是只说给别人听,连自个儿都信,信得死心塌地。有些人是拗,毛致用是倔。排队排得汗流浃背,他觉得有点脸红,反倒不自在。
你要说下乡调研,别家书记都是大小汽车、摩托车带轿队,毛致用却穿着皱巴巴的灰布衣,一挥手就“走路”。起先,跟着他的人都暗自叫苦,走十几二十公里不眨眼,还得边走边唠,问庄稼、聊家常。身上永远干净,却看不出点官气。他自己说“能接地气”,其实也是怕与人隔心。反倒因为老在队里露头,老乡见了不怕,拉着一起掰苞谷、插秧、割草。几个回合后,县城里的干部也学会了,不兴摆谱,人人下地。
这些细节,有时候比一纸调令更让人信服。人与人的关系,本就藏在饭桌上、炕头边、田埂头的闲谈里。谁真心,谁装样子,庄稼人一眼就看出来。毛致用后来一路上调,常德、省委,每条路他都走得安安稳稳,却总留着点农民的本分和认真。
1977年,湖南的大局终于轮到他主政。48岁的毛致用,站到了省里的最高位置。这一年,家里老人还念叨:“娃啊,你可得坐得住这把交椅,莫辜负咱家乡的人。”毛致用自己其实更清楚——湖南这摊子事,不是轻松活。清理“左”的尾巴,平反了多少冤屈案子?又是哪一个深夜,他坐在办公室里翻旧档,心里盘算着谁家能团圆、哪户能翻身?
改革开放刚兴起,毛致用也没学会推辞。只想着“赶早上路”,不愿拖沓。他带着干部下基层,活像又回到当年在岳阳县的日子。湖南的经济一夜之间也快了起来。三五年,眼见着农田起高楼,县里的电灯亮了,会场里议论“开发协作”的事越开越多。
说到这里,有些日子怎么也讲不全。十一年,毛致用带着湖南人苦干实干,做成了一些事,也留下一些话头。后来调去江西,又干了七年。江西的变化,老百姓摸得着,也说得出。有人说:“这人有点古早脾气。”可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才明白,有的人干事不图声响,走得慢,但不偏不倚。
1998年,69岁的毛致用成了全国政协副主席。那时他早已不图虚名。别人该享清福,他倒又回了老家,做起“老农”。种菜、养鸡、喂猪——日子过得像从前一样平淡。他常说,“当官的,起初也不过是个农家子弟,风风雨雨里活下来,就别忘了根。”
2019年初春,毛致用走了。湖南人感叹:他就是咱乡下走出来的那个“毛书记”;是吃过粗饭、背过百姓苦难、也曾搅进大潮漩涡里,又安安静静归家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会老,也总有离开岗位的一天。可最难得的,是等你脱下那身“官衣”,还能被老邻居说一句:“这人,没变。”大概,这就是世道人心里最宝贵的评价吧。你问毛致用一生怎么样?我只能说,农家子弟的脚印,印在这片土地上,天长日久,谁也抹不掉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