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若开战,日本、澳大利亚准备怎么选边站?”

这一近乎“逼供”的问题,并不是网络传闻,而是出自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之口。

不仅语气直接,而且多次追问,连“外交辞令”的面子都懒得给。

博主:试探盟友暴露美国的深层焦虑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以为,这是哪位民间战略论坛爱好者的一时冲动,但不,这正是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外交风格”的真实体现——摊牌式提问,选边站队,不容回避。

一、“战略模糊”已死?美国外交的“剧本换人”

在台海问题上,“战略模糊”曾是美国维持地区稳定的黄金策略:不明说是否保台,以模糊制造威慑,以模糊保留弹性。然而,特朗普政府似乎不再打算“暧昧”下去。

科尔比之所以敢提出如此冒进的要求,并不是他“自作主张”,而是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美国准备在台海问题上“半脱轨”,从模糊走向清晰,但只针对盟友,不对中国公开摊牌。

这是一种双标战略:对敌人模糊,对盟友清晰;对内混沌,对外逼迫。

二、日本与澳大利亚为何“不接招”?

面对美方的反复质问,日本和澳大利亚选择了同一个回应:拒绝回答假设性问题。

原因并不复杂:

• 日本正在重新评估对华关系,尤其在石破茂上台后,更多强调历史和合作议题。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此时正访华,美国在这时抛出“选边问题”,简直像婚礼上有人突然问:“你前任最近在干嘛?”

更关键的是,美国自己都不敢在台海问题上率先亮明立场,却要求盟友承担前沿风险,这在外交上无异于让他人“替自己去赌命”。

博主:试探盟友暴露美国的深层焦虑

三、“试探盟友”其实暴露了美国的底气

有趣的是,美方的这种“强迫表态”行为,其实不只是一种战略试探,更是一种深层焦虑的体现。

换句话说:美国不是因为有信心才逼盟友表态,而是因为没底气,才需要别人先出声。

特朗普政府的核心战略是从欧洲、中东收缩力量,集中资源于印太——但想“聚沙成塔”,前提是沙子愿意聚合。而当前态势是:沙子一听“台海冲突”四个字,全都往边上跑。

这不是盟友不靠谱,而是他们太清楚,这是一场只要参与,就可能“万劫不复”的地缘风险博弈。

博主:试探盟友暴露美国的深层焦虑

四、战略脱轨+盟友观望=系统性风险加剧

特朗普政府打破“战略模糊”,等于主动为地区局势增加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恰恰是市场、资本、外交最忌惮的。

再说一句现实的话:台海军力态势已今非昔比。

若真谈“靠实力实现和平”,美国可能不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一方。

这也解释了为何盟友态度暧昧、外交回应敷衍,甚至宁愿“得罪一下华盛顿”,也不愿打破与北京的战略默契。

美国“战略清晰”的镜子,照出了谁的恐惧?

博主:试探盟友暴露美国的深层焦虑

我们不妨把这场“盟友逼问事件”看作是美国战略方向的一面镜子。

镜子里映出的,不是自信的领头羊,而是一个在“岛链战略”逐渐失效、亚洲格局变幻莫测的大国,在强作镇定的同时,偷偷打量身后还有谁愿意陪他走下去。

你怎么看?如果你是日本或澳大利亚,会在这个时候表态吗?


还是——继续保持沉默,等下一局更清晰的棋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