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专家警告称,特朗普政府威胁制裁俄罗斯能源出口,实则意在向中国施压。面对这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战略博弈,中国将如何应对?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特朗普政府近期频频放风,威胁对俄罗斯能源出口征收100%关税,并对购买俄油的国家实施“次级制裁”。俄罗斯专家向《生意人报》指出,这套组合拳的真实目标并非莫斯科,而是意在对中国加大施压。
【俄专家提醒中国小心特朗普】
可以说,这场能源博弈的最新进展颇具戏剧性。特朗普先是高调宣布,将对印度关税从25%提升至50%,作为对其购买俄油的惩罚。
当被问及是否会对中国采取类似措施时,他意味深长地表示“有可能”。这种区别对待的策略暴露出美国的真实意图——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让步。
俄罗斯投资策略师苏韦罗夫分析,美国的制裁威胁可能导致俄油价格每桶下跌3-5美元,日出口量或减少数十万桶。
但市场普遍认为,俄罗斯能源出口不会完全中断,因为中国这个最大买家始终立场坚定。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将根据自身需求继续开展正常能源贸易,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
【莫迪宣布将访华】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最初试图与美国达成妥协,但特朗普的要价显然超出了新德里的承受范围。最终莫迪政府选择向中国靠拢,共同抵制美国的霸凌行径。这种转变让华盛顿的“分而治之”策略遭遇重挫。
俄罗斯专家卡巴科夫指出,美国的制裁威胁本质上是一种谈判策略。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施压中俄能源贸易,迫使中国在其他领域做出让步。但中国显然不吃这套,中美在瑞典举行的贸易会谈中,中方代表直接拒绝了美方提出的“二选一”无理要求。
这场博弈中,中国展现出的战略定力令人印象深刻。与印度的摇摆不同,中国从始至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国财长贝森特不得不承认,在阻止中国购买俄油问题上,华盛顿“没有太多筹码”。这种坦诚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对华施压的困境。
【耿爽大使质问美国】
而联合国安理会不久前上演的一幕,更让美国难堪。中国常驻副代表耿爽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的双重标准:为什么美国可以继续从俄罗斯进口核燃料、钛合金等战略物资,甚至2024年俄化肥对美出口,还增长了5.6%的情况下,却要求其他国家切断与俄正常贸易?
这番质询让美方代表哑口无言,也让国际社会看清了所谓“道德制裁”的虚伪性。
从更深层次看,这场能源博弈折射出,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美国试图通过能源制裁同时遏制中俄,却意外促成两大战略对手走近。如今中俄贸易额再创新高,能源合作日益深化,这种“水乳交融”的局面,恐怕是华盛顿始料未及的。
【欧盟盲目跟从美国】
欧盟的态度同样耐人寻味。尽管在公开场合跟随美国对俄施压,但多个欧洲国家仍通过灰色渠道进口俄罗斯能源。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进一步削弱了西方制裁的道德正当性。
当前局势的发展预示着几种可能:最可能的情景是美国不得不接受现实,默许中俄能源贸易继续;最危险的情景则是特朗普孤注一掷,对中国实施次级制裁,导致中美关系全面恶化。
但考虑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后一种选择的政治经济成本,恐怕是华盛顿难以承受的。
对中国而言,这场博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要警惕美国可能升级的制裁措施,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坚持原则立场正在赢得更多国际尊重。俄罗斯、印度等国的态度转变,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中国外交理念的吸引力。
【事实证明中国之道才是正道】
展望未来,能源安全将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维度。中国通过多元化的能源战略,成功化解了美国的围堵企图。这种经验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掌握战略主动。
特朗普政府最终将面临艰难抉择:是继续推行注定失败的对华遏制政策,还是回归务实合作轨道?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中美关系走向,也将决定未来全球能源秩序的演变方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不会在外来压力下放弃自身发展权益,这一立场不会因美国政府更迭而改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