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特朗普可能被北约秘书长诓了

“我必须纠正你,美国并没有疏远欧洲。”

对特朗普“喊爹风波”后,北约秘书长7月5日接受了美国媒体的采访,除了继续吹特朗普彩虹屁(“特朗普总统值得所有的赞美”),另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谬论,就是宣扬第三次世界大战,以突出特朗普要求把欧洲国防开支提高到GDP的5%这一举措多么正确。

这让特朗普十分受用。

事实上,6月底的北约峰会上,特朗普也得到了相同的待遇。彼时,吕特说,“‘爸爸’(特朗普)有时候不得不说点狠话,来阻止他们”,这让特朗普喜形于色,忘乎所以。在他返回华盛顿时,白宫隆重推出短视频,向全世界宣告,“爹爹回家了”。

这个峰会看上去是欧洲“臣服”美国,接受了特朗普要求欧洲北约各成员国将国防开支提升到国民生产总值5%的要求,并承诺在2035年之前,即10年之内全面达标。

然而,欧洲人真是为了让“爹爹”高兴或者说真是屈服于美国的压力才答应将国防开支从2%一下子提到5%的吗?德国总理默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北约峰会的前夕就公然否认了这一点。

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以来,欧美之间的互信可以说是跌到了低谷。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讲,美国已经不再把欧洲放在心上,靠美国来保护这个老大陆已经变得不现实,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才是正道。

无论是自由贸易,还是数据安全,无论是国土防御还是人工智能,在所有这些领域,欧洲都展现出一种强烈的“求翻身”的渴望——尽管有时候姿态显得卑微和谄媚。


“北约之父”

北约峰会前夕,默茨和马克龙这两位欧洲大国的领导人,在英国《金融时报》上联名发表文章,宣称拿出国民生产总值的5%来整军备战的决定,并不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要求,而是为了欧洲自身利益作出的。

媒体:特朗普可能被北约秘书长诓了

默茨和马克龙

为了什么欧洲的自身利益?长期以来,北约的欧洲成员国都希望在北约内部打造出一支“欧洲支柱”,其目的并不是与美国“分庭抗礼”,而是与它“平起平坐”,共同承担大西洋两岸的防卫义务。

然而,这一战略构想并没有得到美国的认同,因为它太“欧洲”了。对于华盛顿来讲,欧洲人加强自己的军备建设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减轻美国的负担,风险是掏空美国对北约的主导权。

事实上,导致这个“北约欧洲支柱”的设想一直无法得到实质性推进的主要障碍来自华盛顿的战略界。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两虎,在北约内再培育出一支与美国势均力敌的“欧洲支柱”,这个想法并没有得到特朗普以外的所有民主党和共和党政府的热心支持。他们都疑心重重,宁可承担防务负担,也不愿冒“养虎为患”的风险。

然而,他们反对的理由却非常冠冕堂皇而且非常具有说服力,说是一个平行于美军的“欧洲支柱”固然不可多得,但重复建设将降低美欧军力的兼容性,增加统一指挥的难度,属于劳民伤财,事倍功半,多此一举。

这个理由也在客观上迎合了许多坚信和平主义的欧洲人的诉求,他们宁可把钱多花在建设福利社会和解决贫富不均上,也不要扩军备战,“穷兵黩武”。华盛顿的“冷淡”和老百姓的反对,使得北约的“欧洲支柱”一直支棱不起来。

媒体:特朗普可能被北约秘书长诓了

6月22日,民众在荷兰海牙参加反北约集会 / 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解套对手”

特朗普的再次上台可真是帮了欧洲“战略自主派”的大忙。这一点他自己可能还没有意识到。5%军费开支的决定,等同于向“欧洲支柱”的拥护者发了个“大红包”,以后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在欧洲大地上建立起一支平行于美军的武装力量了,而且可以“美其名曰”地说是为了满足自己作为盟友的义务,减轻美国的负担,强化北约的实力。

更让主张“欧洲战略自主”的政治家们感到高兴的是,特朗普对北约条款第五条盟国防卫义务的模棱两可,以及动不动就要挟要“撤出欧洲”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给他们解了套,帮他们化解了来自欧洲社会和平主义的压力。

正是因为出了一个“不靠谱”的特朗普,马克龙、冯德莱恩、吕特和默茨这样的政治人物,便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把扩军备战的迫切性一股脑地推到这个美国总统的头上:美国不可靠了,欧洲只能自强自立。重新建立强大的欧洲国防武装力量是唯一的出路。

在海牙的北约峰会上,欧洲建制派的这场戏确实演得不错,就算吕特称特朗普为“爹”有损这位荷兰前首相和北约秘书长的尊严也是值得的。它换来了特朗普“不离开北约”的承诺。

媒体:特朗普可能被北约秘书长诓了

6月25日,特朗普在北约峰会后出席记者会 / 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这个承诺对欧洲很重要。一个相对独立的“北约欧洲支柱”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渡期。欧洲至少需要10年才能打造出一个即使没有美国援助也能独立作战的武装力量。

在这之前,欧洲是承担不起美国抛下它不管的代价的。不说别的,长途兵力运输、卫星信息捕捉、纵深协同打击这些核心能力,欧洲都还没有。因此,10年之内欧洲还离不开美国,吕特一声“爹”,就能让特朗普龙颜大悦“不离不弃”,算是一笔合算的“交易”。

从目前的观察来看,特朗普和他的幕僚们应该还没有意识到,他们以商人的秉性来对待极具战略价值的北约军事同盟,以保险公司的小算盘来施压欧洲人加大军费开支,这些都为日后欧洲形成一支独立而强大的武装力量铺平了道路。

历史可能会证明,这次北约海牙峰会可能是欧洲逐渐摆脱对美军事依赖的开始,因为它在客观上把欧洲从战后80年以来浓厚的和平主义思潮和情结中解放了出来。欧洲终于理直气壮地走上了“强军”的道路。

媒体:特朗普可能被北约秘书长诓了

6月24日,北约峰会上 / 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俄乌战争当然是导火索,然而普京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导致欧洲对美国防卫欧洲的信心发生动摇。正是特朗普再次上台取代了欧洲赖以信赖的拜登之后,欧洲主流政治精英对美国的信心才开始崩溃。


“欧洲雄师”

海牙北约峰会的最大受益者,将是欧盟雄心勃勃的军事超级工程“永久结构性合作”(PESCO)。它是欧洲未来统一防卫力量的旗舰。除了丹麦因为国内立法的原因尚未直接参加之外,欧盟其它所有26个成员国都加入了这个“永久结构”的框架。

这些成员国可以说国不分大小,地不分南北,都跳进了这个未来“欧洲军”的摇篮里。个个信心满满,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大有建立“欧洲雄师”之势。

有意思的是,这26个大小极不相配,实力极不均衡的国家,试图在不放弃各自的防卫主权的条件下,通过“永久结构性合作”将各自为“阵”的26支军队,揉捏成一个统一框架下的欧洲武装力量:基于共同的承诺、标准化的战备状态、和谐的武器装备、共同的战略文化以及相互兼容的操作能力。

媒体:特朗普可能被北约秘书长诓了

欧盟成员国签署防务领域“永久结构性合作”

“永久结构性合作”需要永久的资金投入。海牙北约峰会5%的军费开支承诺,对于PESCO来讲,可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未来10年的银子不用发愁了,早该启动而因为资金短缺推迟了的项目,现在终于可以上路了。

似乎是坚信海牙北约峰会一定会通过5%的军费开支决定,欧盟委员会赶在峰会的前一星期就宣布,立即启动“永久结构性合作”框架下的第六轮工程,新增合作项目11个。

这意味着,从2025年开始,“永恒结构性合作”工程框架的“欧洲强军”项目高达75个,个个都是补结构短板、堵合作漏洞的跨国合作项目,着重强化协同作战能力,有效应对当前和未来的联合作战挑战。

这75个项目涵盖陆地、空中、海上、战略推动力和力量倍增器、训练设施等多个领域,包括量子系统和能量武器等尖端技术,陆地编队系统、海上和空中系统、网络以及多军种联合作战和太空作战。

这些作战能力的建设,从美国人的角度看,可能是“重复建设”,属于“平行”于美国军力的“富余”结构。但是对于欧洲来讲,这些项目是“欧洲军”发展的优先方向,是加强欧盟国防态势和深化其战略主权的核心工程。

媒体:特朗普可能被北约秘书长诓了

“永恒结构性合作”加强“欧洲强军”建设

海牙北约峰会的召开,让“永久结构性合作”迎来了财源滚滚的“春天”。这一切都得益于特朗普的“执着”和“任性”,得益于他简单的商业思维和“征服盟友而后快”的秉性。

他可能并没有想到,他正在成就可能让美军在欧洲成为“多余”的PESCO,让这个欧盟战略自主的旗舰工程,弥补欧盟成员国近30支军队统一作战能力的差距。5%军费开支新规的最大获益者,正是这些支持这一工程的欧洲政客们。

北约峰会之后,欧盟动员成员国汇集资源、协调投资,并提高其武装部队的互操作能力将大大增强。同时也可以预见,加强欧洲国防技术与工业基础(EDTIB)的工程也将获得新的动力,催生欧洲统一的军事工业的诞生。

历史一定会记住,特朗普在海牙踢进了一记“乌龙球”。



作者 | 辜学武

编辑 | 阿树

值班主编 | 张来

排版 | 阿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