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手套!戴手套!从受伤到离世仅9天!起初伤口才米粒大……


夏日餐桌

肥美的海鲜

是不少人的心头好

但你可能想不到

在处理青蟹时

被扎伤的小口子

竟会成为致命隐患


视频加载中...


近日

浙江温州乐清的一位老人

就因被青蟹(当地称 “蝤蛑”)

扎伤左手

短短9天便不幸离世


老人的左手被青蟹扎伤后,本以为只是小伤,便贴上创可贴了事。之后,手部伤口有些肿胀,但老人也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


戴手套!戴手套!从受伤到离世仅9天!起初伤口才米粒大……

图片由AI生成


谁也没料到,这个米粒大的伤口竟成了“致命通道”——23小时后,他的左手臂已红肿发烫,皮肤绷得像鼓面,还渗出脓液。家人赶紧将其送医,但此时危险已悄悄蔓延——验血显示肌酐飙升(提示肾功能受损),医生高度怀疑创伤弧菌感染,立即将患者收入重症医学科治疗。


然而,病情进展快得超出想象:进入重症医学科1小时,老人左上肢出现“坏死性筋膜炎”(皮下组织和筋膜快速腐烂),局部发黑、流脓。不到24小时,他就陷入休克,呼吸急促、血压骤降。尽管医生紧急进行手术清创、截肢,又用上呼吸机和血液透析,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生命。“从受伤到离世,仅9天。”参与抢救的医生叹息。


处理海产品时不慎被鱼刺扎伤

被贝类划伤后

感染创伤弧菌的例子并不少

戴手套!戴手套!从受伤到离世仅9天!起初伤口才米粒大……


1


市民刘先生(化名)也遇到了类似情况,他在处理珍珠斑鱼时,食指被划了道小口子。


当时刘先生并未在意,继续处理海鲜。当晚出现肌肉酸痛、低烧,手指肿胀加剧,随着症状越来越严重,他赶紧到医院治疗。


经过医生检查确认,刘先生是海洋创伤弧菌感染。随后医生对他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通过外敷药减轻症状。


戴手套!戴手套!从受伤到离世仅9天!起初伤口才米粒大……

图源:第一现场


2


浙江绍兴88岁的王大爷(化名)在清洗海鲈鱼时,不慎被鱼刺扎伤右手手指。


当天傍晚,王大爷的右手开始红肿疼痛,症状急速恶化,右手肿胀蔓延至前臂,皮肤发紫。随后被家属紧急送往医院。


经检查,王大爷右手严重感染,医生怀疑为创伤弧菌感染,紧急为其清创引流,术后因感染性休克将其转入ICU继续救治。经过重症医学科、手外科、感染科等多学科团队10余天全力救治,王大爷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戴手套!戴手套!从受伤到离世仅9天!起初伤口才米粒大……

图源:深圳新闻网


感染创伤弧菌有多危险?


创伤弧菌有“食肉菌”之称,是致死率极高的致病弧菌,多漂浮在海水中或附着在海鱼、海虾、牡蛎、螃蟹等海洋生物上。除了海鲜,淡水鱼虾也可能携带创伤弧菌。


感染创伤弧菌后,48小时内死亡率会达到50%以上,如果超过72小时未接受有效治疗,感染的死亡率将会趋近100%。所以,预防和及时急救非常重要。


绍兴市人民医院SICU主任孙雪东表示,创伤弧菌更青睐以下几类人群: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原有肝病以及慢性肝炎患者;喜欢酗酒但无肝病记录者;遗传性血色(铁)沉着病患者;患有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地中海型贫血、慢性肾衰竭、淋巴瘤等)的患者。


如何做好有效防护?


沿海地区常有创伤弧菌这类 “食肉菌”,日常生活里做好这些能有效防护:


皮肤或口腔有伤口的人,以及免疫力较弱的易感人群,最好避免下海游泳、戏水。处理海鲜时记得戴手套,防止被海鲜或海水中的尖锐物划伤、扎伤。


万一受伤可不能大意,要根据情况处理:首先,赶紧清洗伤口并做好消毒。


如果伤口没有大量出血或严重外伤,可以让伤口裸露别包扎。


一旦伤口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明显感染迹象,应尽快就医。


另外,在家处理和烹饪海鲜时,生熟食物用的器具要分开。


戴手套!戴手套!从受伤到离世仅9天!起初伤口才米粒大……


处理海产品时

要特别注意

享受美味的同时

更要提防创伤弧菌

别让小伤口酿成大悲剧


-END-


编辑 | 姚涛升、王海雯(实习)

校对 | 杨莎、冯宇飞、高志明、魏实金

审校 | 朱威

监制 | 余治国

信息来源 | 南方日报、红星新闻、青岛日报、深圳食药安办、第一现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