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九龙江三角洲,蜡椰子曾一度因无法自然繁育而被视为稀缺之物。然而,茶荣大学的一项科研突破,让这种特产焕发新生。通过“胚乳培养”技术,科研人员成功解决了蜡椰子低产率的难题,把原本25%上限的蜡果率提升至85%以上。这不仅是一场科研上的胜利,更点燃了农户增收致富的希望。

从一公顷到六千万年收入:越南蜡椰子靠科技逆袭

从一公顷到四公顷的创业路

丁氏清心,曾是茶荣大学农渔学院的讲师。2010年,她与丈夫邓明贝毅然放弃原有工作,回到宋禄社老家,决定用科研知识种植蜡椰子。起初,他们仅有一公顷土地,但通过反复实验和耐心管理,他们的椰园逐渐茁壮。到2015年,他们已扩展到四公顷,种植800棵树。

今天,他们的成果令人惊叹:每串椰子的蜡果率高达94%,每公顷每月能产1000至1600颗椰子。按照每颗8万至12万越盾的市场价,他们一家年收入可达60亿越盾,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代表。

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布局

仅仅依靠卖椰子,显然满足不了他们的抱负。2022年,夫妻俩斥资150亿越盾成立发邓有限公司,引进意大利冰淇淋机、冷冻干燥机和现代化车间,正式进军深加工。如今,他们已打造出三款“每乡一品”三星产品:蜡椰子鲜果、蜡椰子冰淇淋和蜡椰子果酱,产品销往全国超市和休息站,正在申请四星认证与地理标志保护。

公司月产椰子超1万颗,其中八成用于自身加工。与此同时,他们还经营苗圃,每年出售多达2万株苗木,并与当地农户签订长期收购协议。这样不仅保证了原料供应,也带动了周边农民共同受益。

科技普惠与农民增收

蜡椰子的独特性决定了它无法自然发芽,传统方式成功率低。茶荣大学的胚乳培养技术改变了这一切,自2011年商业化以来,每年为农户提供数千株苗木。科研人员还在研发组织培养方法,未来苗木售价有望降至4美元,大幅提升农民的可负担性,并为出口打开大门。

这一成果背后,是大学长期坚持“科研服务农业”的理念。副院长阮玉才介绍,科研团队始终把重点放在如何让技术真正走进农田,为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迈向国际化的契机

如今,永隆省蜡椰子种植面积已达1360多公顷,预计到2030年将扩展到1500公顷。地方政府也在推动有机和GlobalGAP标准化,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加工环节,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

正如农业厅副厅长黎文东所言,“蜡椰子的未来不只是地方特产,而是一个可以走向国际市场的品牌。”这场由科研驱动的农业升级,正在让农户、企业与地方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