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第12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精品微短剧创作论坛上公布了第六批“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作品剧目,广东有多部优秀微短剧作品入选,分别是《罗浮山下》《有功夫 来佛山》《以和为贵》《不辞长作岭南人第三季》《大夫,请出招》《恋恋博物馆》《爱琴岛日记》《源来是你》。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已成为文旅新风尚,微短剧用“以小见大”和场景化表达,直观便捷的情感联结重构文旅体验,持续为文旅注入破圈动能,助力文化传承与消费升级。诸如《不辞长作岭南人第三季》以岭南文化传承与文旅资源推广为核心,通过贴近时代脉搏的网感叙事,展现岭南文化的核心价值;同时借由人物的智慧、勇气与担当,与当代人的奋斗、创新精神相呼应。观众在领略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的同时,深化对岭南文化与旅游的认同与向往,并且能够通过旅行体验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风貌,增强愉悦感、获得感与归属感。

广东作为全国文旅消费大省,正以“文化赋能产业升级”为核心战略,《罗浮山下》《不辞长作岭南人第三季》等相关剧集上线后将带动取景地旅游人流量增长,并且用非遗体验、文创衍生、精品旅游路线等消费场景持续扩容,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经济注入新动能,实现“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

微短剧和广东新文旅还有哪些契合点,以及微短剧在创作、制作、叙事链接层面该怎样求变创新,为受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和旅游灵感,南都记者多方采访业内人士,为微短剧和新文旅的双向奔赴献计献策。

利器

跨次元联动的网感

资深文旅专家吴女士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广电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三批推荐剧目,由广东省选送的《我和我爸的18岁》《天上掉下个小哥哥》等2部作品入选;第四批推荐剧目则有《第六只醒狮》《南风何所依》《良缘》《爱情正路过》等4部作品入选;第五批推荐剧目有《救命!是九龄大人》《无人知是贵妃来》《遇见唐诗》等3部作品入选。而到了第六批,广东省有《罗浮山下》《有功夫 来佛山》《不辞长作岭南人第三季》等8部作品入选,实现飞跃。

吴女士分析说从数据上很直观地可以看出,广东的微短剧制作和新文旅融合正在探索中逐渐成熟,“以去年的《无人知是贵妃来》为例,肯定是杨贵妃的典故,讲述杨贵妃意外穿越至广州增城,遇见当代荔枝园少东家沈立志,两人怀着不同目的寻找仙进奉古树,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打开叙事想象力,运用的是微短剧赛道常见的穿越元素,但结合的是广东美食和现代情感,在正果老街等地取景,融入增城及广州中心城区的文旅资源,大家喜闻乐见,在短视频平台有近800万的播放量,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到入选第六批推荐剧目的《不辞长作岭南人第三季》,吴女士分析说已经是“正规军”下场,并且是系列微短剧,包含《不辞长作岭南人》(系列同名剧集)、《以爱之名》《“女王”的逆袭》《出逃去岭南》《“南越王”的特种兵旅行》等5集,以苏东坡、张九龄、汤显祖、冼夫人、赵佗等历史名人为叙事锚点,串联起惠州博罗、湛江徐闻、茂名高州、韶关南雄、广州越秀及海珠等地的自然与人文地标,通过“历史照进现实”的创意表达,构建起跨越时空的多维度对话。

“所谓‘正规军’就是这个系列微短剧是广东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在拍摄制作上当然有品质保证,微短剧加新文旅都在讲小体量大情怀,也都在讲网感,古今对话就容易突破次元壁”,吴女士说《出逃去岭南》中春香与汤显祖的“跨次元互怼”,《“南越王”的特种兵旅行》中历史人物为原型的游戏角色与广州地标的“魔幻联动”,都是当下网感的最直接呈现;此外同样入选第六批推荐的《罗浮山下》也是以苏东坡谪居惠州的生活为背景,把历史名人与自然风光融合的融合诗意叙事,融入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表达形式,也是微短剧与新文旅融合最有效的利器。

沉浸

让追剧打卡消费成为习惯

曾从事短剧编剧的史蒂芬先生也研究过《不辞长作岭南人第三季》,尤其对《“女王”的逆袭》印象深刻,因为相对来说徐闻和高凉古城在公众认知程度上没那么高,冼夫人也不像苏东坡和张九龄是更有“国民性”的文人IP,入戏接受度有困难,于是打造出平凡女孩冼莺意外继承公司却陷入对赌困局,在茂名“庇护神”冼夫人的精神指引下,她以“好心文化”破解难题,带领企业逆风翻盘的故事线,很适合逆袭的主题。史蒂芬进一步说,“虽然现在历史研学是热点,但仍然是有门槛的,尤其在史实方面不能出纰漏,不能穿帮,据说在《不辞长作岭南人》系列同名剧集苏东坡的剧情,原本饮酒的室内场景布景中出现了清代乾隆皇帝题词,不仅会贻笑大方,还会误人子弟。《“女王”的逆袭》的视角更多是女性自我成长,有励志色彩,将巾帼英雄的形象去时空化,去场景化,就有更多的创作发挥空间”。

史蒂芬认为微短剧和新文旅的深度融合最关键的是让年轻观众在“追剧打卡”中自发成为传统文化沉浸体验者和传播者,历史人物、古诗词需要“活化”,雷剧唱段、高凉非遗菜等非遗元素,也需要娱乐化的重新编码,让年轻人愿意去体验,同时愿意去购买文创衍生产品,并且有意无意构建和生成精品旅游线路等消费场景,“广东的特色文化和特色生态是有目共睹的,但如何构建起微短剧+文旅地标+消费场景,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一两部微短剧可以实现的。微短剧可能成为爆款,但大浪淘沙,如何营造沉浸感,将抽象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可感可知可触摸的故事场景,最考验创作能力”。

史蒂芬还以《有功夫 来佛山》为例,分析说这个系列微短剧每集4分钟,总共12集,其实是一集常规电视剧的体量,取景地为佛山祖庙、南风古灶、梁园、陶瓷博物馆等佛山著名景点,“对于本地人或者了解佛山的人来说,这些已经是很有符号化的景点,所以对演员的要求就是必须克服脸谱化,功夫确实是佛山的名片,微短剧可以强化某些既定认知,但也可以在破除固有印象中做文章,比如咏春拳的三板斧——摊、膀、伏,那弱点和破绽在哪里,我们不能总表现强,也可以表现弱,主动示弱也可能成为拦截点,很多人因为看《花样年华》去吴哥窟也因为梁朝伟在那里示弱了”。

微短剧是年轻人的“电子榨菜”,更多是“爽剧”,总公司在北京近年到佛山南海创业的音乐制作公司老总常先生,非常欣赏岭南文化和生活方式,尤其吸引他的是广东的活力和年轻人的消费力,但他认为就和音乐制作一样,微短剧和新文旅的融合思路不能是做网络神曲的套路,要避免成为“土味”视频,“电子榨菜很好,但不能吃完就算了,还是要有一定的营养,在某种程度上,文旅的慢节奏本质和微短剧的‘爽’有一定的相悖,文旅微短剧也不能成为成分单一的宣传片,微短剧如何实现线下延伸,通过剧情设计、场景布置等手段营造沉浸式体验,才可能生成全新的消费场景”。

未来

因独特而狂飙和超越

4月21日晚,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5年喜洋洋乐融融游广东暨“跟着影视去旅行”文旅消费促进活动上,“跟着影视去旅行”十二条主题旅游线路发布,其中包括江门三十三墟街的石板路出发一路《狂飙》、赤坎华侨古镇《一代宗师》司徒氏通俗图书馆的优雅,《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泮溪酒家的魔幻现实主义,佛山南海影视城西樵山影视城《叶问》×《追龙》功夫光影新传奇,湛江《隐秘的角落》私藏的海鲜餐厅等线路,这些线路串联起影视拍摄地、取景地和故事发生地,让游客既能深入感受影视作品背后的故事与文化内涵,又能亲身领略当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

常先生对南都记者说,近些年包括姜文《让子弹飞》,韩寒《四海》,贾玲《热辣滚烫》等纷纷到广东取景,说明广东文旅资源的特色优势,尤其《隐秘的角落》和《狂飙》的大火,应该给微短剧在内容创作上更多启示,“为何广东的微短剧还没有出现《狂飙》这样有全国影响力的爆款,这本该是广东微短剧从业者的优势。虽然‘正规军’在下场了,但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正如《雄狮少年》从动画电影到音乐剧的火爆,广东可做的文章太多了”。

从“跟着影视去旅行”到“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常先生认为这些线路应该是并行并且立体的,甚至可以相互补位,相对来说因为微短剧的轻量级更是一片蓝海,常先生从美食的角度举出《舌尖上的中国》《寻味广东》《风味人间》的例子,纪录片都可以引人入胜,而在潮汕地区、雷州半岛以及肇庆、韶关、云浮,都有很多特色文旅,“很多人不知道六祖惠能和云浮以及韶关的关系,不知道汤显祖和岭南的关系,不知道韩愈和潮州的关系,甚至不知道鲁迅、茅盾等现代文学家和广州的关系,这些场景都值得深挖和呈现”。

吴女士和常先生等从业者都对广东新文旅与微短剧的深度融合充满期待,岭南风光以及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甚至粤式美味、古韵今情、湾区融合等,都有很多鲜活的题材。常先生强调在“加速社会”的集体不确定焦虑中,沉浸式文旅体验已成为大众寻求精神慰藉的重要方式,微短剧的疗愈功能也正在更纵深的领域回应现实痛点,岭南文化也正因为其独特性有可能超越地域界限,形塑超越时空的精神家园。因一部剧爱上一座城,因为微短剧深度体验一座城,都可能在未来次第展开。

文旅专家吴女士透露,第六批“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作品剧目广东省入选作品数量已经位居全国前列,也给微短剧行业从业者很大的信心,依托广州、深圳等地的影视公司带头耕耘,广东省现在已经有近两万家微短剧相关的企业,数量、产能、备案量等均居全国前列,其中广东卫视出品的“醒武堂”微短剧IP,传播量超过两亿;甚至还出现市场上第一部投资过亿元的短剧《狮城山海》,微短剧精品化正在用更革新的形式影响传播和社会生活,“剧游联动”等全局谋划以及微短剧拍摄基地的营造,探索构建出具有广东特色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新模式。

采写:南都记者 丁慧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