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拿着《戏台》剧本找到黄渤时,整个圈子都捏了把汗。这位曾靠《主角与配角》封神的老喜剧人,近年拍电影总栽在票房上,观众缘像褪色的海报,看着亲切却少有人真掏钱。

黄渤的回应却让所有人懵了:零片酬出演,一分保底不要。票房破5亿,他按规矩分账;没到5亿,纯帮忙。

明眼人都知道这5亿像悬在天上的饼。陈佩斯的电影带着老派的较真,节奏慢得像熬粥,在速食喜剧当道的市场里,能卖2亿都算烧高香。

于是有人说黄渤够意思——在陈佩斯最需要撑场面的时候递手,是圈内少有的情谊。毕竟换成别人,要么狮子大开口要保底,要么怕砸招牌躲得远远的。

但细琢磨,这步棋藏着黄渤的精明。

按行业规矩,票房分账里投资方+主演能拿15%-20%。真破5亿,黄渤到手至少7500万,比拿固定片酬赚得多。更妙的是,成了,他是“慧眼识珠+仗义疏财”的双料好人;不成,他落个“重情重义”的美名。赔本的买卖?不存在的。

有人说这分账模式不对等:陈佩斯输了欠人情,赢了黄渤名利双收。可成年人的交情,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算术题。黄渤没拿枪指着谁,只是用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把“帮人”和“自保”拧成了一股绳。

古人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黄渤玩明白了“义利相济”。他没把情谊当口号喊,也没把利益摆台面上抢,而是用一个5亿的目标,给了陈佩斯体面的台阶,也给自己留了体面的退路。

这世上最聪明的处世,往往是把“我帮你”藏在“我们一起试试”里。既不让对方觉得欠了高利贷般的人情,也不让自己成了吃力不讨好的冤大头。

就像陈佩斯后来笑着说的:“他这哪是投资,是给我搭了个戏台,让我再演一回主角。”至于戏台底下有多少观众,两人都没说死,却都在台后卯着劲。

成年人的世界,从不是“要么纯仗义要么纯算计”的选择题。像黄渤这样,把温度裹在规则里,让情谊站在现实上,或许才是最体面的活法——毕竟,仗义把事办成,事了赚个盆满钵满,本身就是种硬本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