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谁规定的刑罚一定得流血才叫狠?有人是被刀砍了头,有人是被马撕了身子,但最诡异的,是有人是笑着走的,笑着,走到命的尽头。
听上去像是酒桌段子,真不是。
这是实打实的事,真发生过,工具也不复杂,一只山羊,一点蜂蜜,几根绳子,就够了。
这种刑法,名字听起来像闹着玩,叫“笑刑”。
可真动起手来,比刀枪更狠。
没刀没枪,但要命。
它不是让人痛哭流涕,是让人笑到喘不过气,笑到脸抽筋,最后连命都笑没了。
欧洲十七世纪的时候,这玩意儿出现在一些宫廷牢里,不是用来对付小毛贼的,专挑那些身份不一般、地位不低的人下手。
越是不能随便动刀子的人,越容易被这种“看起来不伤人”的东西拿下。
笑刑怎么玩?说实话,比拷打、比鞭刑,更像是场戏。
先把人绑好,脚心朝外,不能动。
然后拿蜂蜜、牛奶这些味道浓的东西往脚底一抹——这时候还没啥感觉。
紧接着,把山羊牵过来。
山羊最爱舔甜的。
它那糙舌头一舔,就开始了。
这舔不是一下,是一遍又一遍,慢慢地,痒从脚底往全身爬。
受刑的人最开始忍着,最后扛不住了,笑,抽搐,喘不上气,身体开始不受控制。
外人看着像在乐呵,乐着乐着,人没了。
你说有人真能笑死吗?还真有。
澳洲那边早年有个训狗的人,看了篇报纸,笑着笑着,人倒下去了,医生说是笑得太猛,心脏扛不住了。
还有更早的,意大利有个写戏剧的,饭桌上听了个笑话,笑得直不起腰,最后憋死在那了。
所以说,笑不是软的,有时候,是慢性的刀子。
笑刑就是拿这个原理下的手。
不留伤,不流血,但命是实打实的没了。
说回来,这东西不光欧洲玩过。
中国古代也有过类似的手段。
文献里头记过,汉武帝那会儿,对后宫妃子、皇亲国戚,不好真动刀子,就用羽毛、刷子这些东西从脚底下“招呼”。
目的不是杀人,是折人。
让你在笑里头撑不住,羞辱你,不让你有反抗的力气。
有人受不了了,出了事,不是没过。
古代对“体面”这俩字看得特别重。
你杀个人得讲究身份、场合和方式。
笑刑这种不见血、不留疤的折腾方式,刚好卡在“不能杀但非杀不可”的缝里。
它不比刀子钝,相反,更精明,更狠。
让你笑着死,让别人看着笑,不觉得残暴,但心里发毛。
这刑罚的背后,是权力。
不是谁都能被这么“伺候”的。
你得有点分量,得让执政者觉得“不能明着整你”。
笑刑就成了个好用的道具。
既不让你留全尸,也不让你体面死,死得荒诞,死得像闹剧。
但权力的意思送到了:你不听话,连死都得听我的节奏。
笑刑还经常被拿来当众演。
不是偷偷处理,是拉出去给人看,边笑边死,观众还真有人发笑。
对上边来说,这既是示威,也是娱乐。
让你看着轻松,心里却发紧。
这种刑罚,不靠刀枪,靠“不合理”,靠一种让人无法反抗的羞辱感。
中国古代除了笑刑,还有“墨刑”,在脸上刻字,染墨,半辈子抬不起头;“宫刑”,从生理上废掉你,伤口不大,后果够狠。
这些刑罚都不流血,但都是专门挫人的骨气,让你活着比死还难受。
笑刑就站在这些刑法之间,既不像车裂那样肉体崩溃,也不像墨刑那样留下印记,而是让你在看似“轻松”的气氛里,一点点失控。
车裂,那是五马分尸,一拉四裂,过程血腥;腰斩,是一刀两段,人还能活着挣扎几秒;煮刑,是铜锅下人,活活煮;虿盆,是毒虫蛇坑,活着被咬死。
这些都太直白,杀人不藏着掖着。
笑刑不一样,它藏着,笑着,把人推向绝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刑罚?因为不是每个政治犯都能随便杀的。
有的人动了,朝堂不稳;有的人动不得,规矩不许。
但又非得让他“交代”一下。
笑刑这时候就派上了用场。
表面风平浪静,背地里命都没了,还不留证据。
既不让人说你残暴,又能达到目的。
这种刑罚之所以出现在那个年代,是因为那个年代正需要这种“既不能杀错人,又要让人服气”的玩法。
法律是摆着的,但权力更讲究姿态。
笑刑就是姿态。
是手段,是羞辱,是控制。
后来,这种刑罚慢慢没人用了,不是因为它不够狠,而是因为有了更“规矩”的制度,开始讲证据、讲审判。
笑刑就这样被时间埋了。
但不能说它不存在过,它确实存在过,确实杀过人,杀得不动声色。
笑刑不是段子,是史实。
看过的人,听过的人,都说这玩意儿,比砍头还吓人。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人真的能笑死?笑死的人真不少》
《史记·滑稽列传》
百度百科“笑刑”词条
陕西教育零距离《古代十二大酷刑,一个比一个残忍,你都知道几个?》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