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社恐宅男,住在别人家蹭吃蹭住,写了个没人用的网站,差点被资本吃干抹净。

结果灵光一闪,靠一个“怎么在十分钟内帮800个人撸G”的数学模型逆天翻盘,不但赢了比赛,还顺带把互联网格局搅了个底朝天...

这么狗血的骚操作,就出自今天推荐的这部美剧《硅谷》。

HBO出品,全程高能。

黑色讽刺拉满,成人段子更是满天飞...

全剧共6季,豆瓣稳定9.1-9.4,IMDb 8.5,绝对是一部可以让你笑到窒息、又笑着反思的成人喜剧神作...

故事主线从一个天才少年车库梦开始。

主角理查德是大型科技公司Hooli(影射现实中的Google等巨头)的普通程序员,私下开发出一种颠覆性的压缩算法,并将其做成一个名叫魔笛手的应用。

当理查德的原型演示意外引发一场投资人争夺战时,他面临选择:要么把技术卖给Hooli的CEO套现一千万美元,要么接受另类投资人的20万美元融资自主创业。

理查德最终选择后者,与好友们在极客民宿「创业孵化器」里开干。

孵化器的房东埃尔里奇大嘴又自恋,号称自己是理查德的乔布斯,把理查德当成他的沃兹尼亚克...

两人一文一武搭档创业。

理查德还拉来了毒舌软件工程师吉尔福伊尔和喜欢吹牛的码农迪内什,以及从Hooli跳槽、做事一板一眼却偶尔神经质的运营高手贾里德。

就这样,一群极客草根在硅谷开启了他们的创业之旅。

一路追完《硅谷》,你会发现这部剧远不止搞笑那么简单。

编剧将现实硅谷的创业生态和职场百态通过夸张手法搬上银幕,很多剧情虽然离谱,却都有现实映射。


例如剧中Hooli公司整天喊着“让世界更美好”的口号,CEO贝尔森更是声称:“我不想活在一个别人能把世界变得比我们更好的世界之中!”

这赤裸裸地调侃了科技巨头自诩改变世界的伪善姿态。

事实上,《硅谷》的每季剧情都紧扣当下科技圈热点又大胆揭短从压缩算法、智能硬件、到区块链、AI伦理,无一不戳中行业痛点...

例如贾里德不惜用造假数据救公司,折射出现实中初创企业对用户数据的痴迷与造假乱象。

大嘴Erlich自诩创业导师却一事无成,影射那些泡沫时代的投机者;

还有见杨这样钻空子的角色,以戏谑方式反映了创业浪潮下形形色色的投机心理。

从这些角色和故事中,我们既能看到理想主义者的坚持,也能体会到现实主义的无奈...

此外,更骚的是,这部剧的海报都在赤裸裸的讽刺和调侃...

在轻松戏谑的外衣下,《硅谷》对现代科技行业和创业文化的思考相当深刻。

它毫不留情地揭露了资本逐利、大公司垄断的残酷现实,同时歌颂了技术极客为梦想不惜碰壁的可贵精神。

剧中理查德一伙人屡次在理想和利益之间做选择:是向金钱低头,还是坚持初心?

他们的每次抉择都折射出现实世界无数创业者的心路历程。

当然,这部剧最有价值之处,还在于用幽默包装了一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较量

六季看下来,我们笑过闹过,最后却在大结局时品出一丝苦涩,原来真正的成功不止于上市圈钱,更在于不忘初衷、坚守科技向善的底线。

在结尾理查德选择放弃成果的瞬间,我们看到的是理想主义难能可贵的胜利:正如剧中所示,有时候“失败”才是最大的成就。

这样发人深省的讽刺,或许才是让《硅谷》真正封神的核心...

「点击卡片即可关注」

想看美剧的剧迷不要错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