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不会让中国人进入公司高层”!
2019年5月,嚣张30年之久的美国科技巨头—甲骨文,终于迎来了“清算”时刻。
研发中心被裁撤、900多名员工被开、业务断崖式下滑,成了这家巨头黯然退场的最后注脚。
这一刻,吃中国饭、砸中国碗的埃里森,罕见的失声了......
埃里森
从不可一世到狼狈退场
2000年的上海陆家嘴,甲骨文中国总部的开业典礼上,埃里森站在鎏金招牌下宣布,中国市场将是甲骨文超越微软的关键。
彼时,中国的银行系统正加速信息化。
甲骨文凭借稳定的数据库技术,几乎包揽了工行、建行的核心系统建设,每笔交易背后都跳动着它的代码。
这种绝对的垄断,让甲骨文在中国养成了说一不二的脾气。
2006年,中国联通因系统升级时未采用甲骨文指定的服务团队,被直接开出4000万元罚单。
埃里森
联通的技术负责人多次飞赴美国协商,得到的回复只有一句,要么交钱,要么停用系统。
最终,联通只能咬牙支付罚款,毕竟全国上亿用户的通信数据,都储存在甲骨文的数据库里。
埃里森的傲慢不止于此。
2010年的内部会议上,他对着中国区高管直言,我们不需要培养中国工程师,他们只需要会操作就够了。
这句话像一根刺,扎在无数中国员工心里。
彼时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有800多人,却没有一个华人能进入决策层,连技术总监的职位都由美国人担任。
埃里森
垄断背后的傲慢资本
甲骨文的嚣张,底气来自于技术壁垒。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几乎没有自主研发的数据库技术,银行的交易系统、电信的计费系统,都依赖甲骨文的Oracle数据库。
这种技术垄断,让甲骨文在中国市场成了说一不二的“山大王”。
2003年,中国移动计划升级计费系统。
甲骨文给出的报价单上,除了2000万元的软件费,还强制要求每年支付合同金额20%的服务费,期限长达10年。
2008年,甲骨文研发中心的一位中国工程师,主导开发了一套针对电商的数据库优化方案,将系统的性能足足提升了30%。
埃里森
按理说,如此显著的成效,提交“升职加薪”申请,那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可就当他向总部申请晋升时,得到的回复却是“华人不适合管理岗位",至于那份辛辛苦苦做出的方案,则被挂在美国同事的名下。
这种傲慢甚至延伸到了合作细节。
2012年,国家电网想将部分非核心数据迁移到国产服务器,甲骨文得知后,立刻暂停了技术支持,导致部分变电站的监控系统瘫痪。
国家电网被迫派团队赴美国道歉,才换回系统重启。
彼时的甲骨文,就像握着钥匙的守门人,随时能给中国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按下暂停键。
这种近乎窒息的垄断,终于刺痛了中国企业的自尊心,一场无声的反击悄然拉开序幕。
埃里森
中国企业打响"数据库反击战"
2008年的杭州,阿里巴巴的会议室里,马云将一份甲骨文的涨价通知拍在桌上。
因淘宝用户突破1亿,甲骨文要求将年度服务费从800万涨到2000万,否则就停止服务。
面对赤裸裸的抢劫,马云的回答是另起灶炉。
2013年,阿里巴巴第一版OceanBase数据库测试成功,这个完全自主研发的系统,事务处理速度比甲骨文足足快了20%。
阿里
同年双11,淘宝将核心交易系统从甲骨文迁移到OceanBase。
当天凌晨,当第一笔订单成功支付时,监控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那一天,淘宝交易额突破350亿元,OceanBase稳定运行零故障。
2017年,OceanBase在国际数据库性能大赛中击败甲骨文,创下每秒处理4200万笔交易的纪录。
更让甲骨文紧张的是,华为、腾讯也相继加入战场。
华为的GaussDB针对金融场景优化,腾讯的TDSQL适配社交数据,这些国产数据库不仅性能不输甲骨文,还能根据中国企业的需求快速迭代。
2018年,中国建设银行宣布全面停用甲骨文,改用OceanBase和GaussDB。
甲骨文
迁移完成那天,建行科技部总经理在内部信中写道,我们终于可以挺直腰杆,数据安全的钥匙,握在了自己手里。
2016年,咱们提出了"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的方针,随后财政部发文,要求各级政府部门采购软件时,优先选择国产数据库。
这一年,甲骨文失去了公安部、人社部等多个政府项目,市场份额从90%骤降至60%。
最后的致命一击来自2019年。
这一年,央行要求所有银行在2021年前完成核心系统的国产化改造。
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巨头纷纷与甲骨文解约,转而与阿里、华为合作。
甲骨文
失去金融行业这个最大的客户群后,甲骨文终于撑不住了,裁撤中国研发中心的消息,其实早在意料之中。
离开中国市场的甲骨文,在全球舞台上的日子也并不如意,曾经的辉煌正在褪色。
2024年3月,甲骨文发布的财报显示,在云服务市场中,其份额始终徘徊在5%左右,被亚马逊、微软远远甩在身后。
2023年,它以280亿美元收购医疗软件公司Cerner,试图弥补在中国市场的损失,却导致债务飙升至800亿美元,不得不削减AI领域的投入。
更尴尬的是,其引以为傲的数据库技术,正在被中国企业反超。
报道
2024年国际数据库大会上,OceanBase的性能测试得分是甲骨文的1.5倍,而华为GaussDB的安全评级达到了最高级别的EAL4+,这是甲骨文从未达到过的高度。
这一刻,埃里森盯着手里的报告,黯然失声......
信源:界面新闻 2020年9月21日关于“与TikTok合作的甲骨文为何“败走”中国市场?官方回复”的报道
信源截图
结语
回望甲骨文在中国的三十年,从巅峰时的不可一世,到退场时的狼狈落寞,其兴衰轨迹令人唏嘘。
它曾握着最先进的技术钥匙,却因傲慢和偏见,亲手丢掉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密码。
而中国企业的逆袭,从来不是偶然。
从王坚团队在地下室里的日夜攻关,到华为工程师在实验室里的反复测试,无数人的坚持,才换来了今天的技术自主。
未来的中国市场,永远向尊重规则、平等合作的外企敞开大门,而那些试图靠垄断和傲慢获利的企业,终将被时代抛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