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岁握拍到30岁巅峰,陈梦用25年诠释: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唯有在舍与得之间蓄力,方能突破桎梏。

由凤凰卫视、凤凰网、舍得酒业联合出品的访谈节目《舍得智慧人物》第七季,本期对话奥运冠军、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陈梦。

陈梦:“我的时代”不被定义

与生俱来的天赋:从小争强好胜

2024年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现场,30岁的陈梦高举双臂——这是她职业生涯的第二枚奥运金牌。

这一刻的从容,仿佛在触碰跨越25年的时光长河。

1999年,5岁的陈梦在玩具堆里第一次握起乒乓球拍。

后来,她便爱上了乒乓球。如果妈妈说“你再不听话就不带你去练球了”,陈梦就会乖乖听话。

陈梦:“我的时代”不被定义

她争强好胜的个性在训练场显得更加突出,“我这次(如果)输了,我心里是不服的,我就想我下一次一定要赢”。

在省队训练时,她曾一声不吭连续击打20筐球。那时她对梦想也许没有概念,但那种“我做到了”的自豪让她足以坚持下来。

2007年,13岁的陈梦进入中国乒乓球女二队,成为当时队内最小的队员。

在国家二队的残酷竞争中,“攒劲”成为她的生存法则。

每月队内循环赛如同生死战:前三、四名可与一队运动员打交流赛,位次再靠前就可以进入一队,末位者直接淘汰回省。

这段时光,她开始对输赢的概念有了更强烈的认知,“赢球就意味着,你能够进入更好的团队,你能够继续打下去,输球就意味离目标又远了一步”。

为此,她选择舍掉安稳的训练节奏,日常训练、向前辈请教…她始终用行动积攒成功的可能性。2010年,千万次挥拍终于换来入场券,她从国家二队晋升至国家一队,梦想成为奥运冠军的念头更加坚定。

风暴中的觉醒:从至暗时刻到巴黎涅槃

真正的考验始于2021年。那年东京奥运会,27岁的陈梦夺得女单冠军。

那时的陈梦正沉浸在人生最璀璨的时刻。

从曾经的替补席旁观者,到首次以主力身份站上赛场,她终于来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

初次征战奥运的雀跃、决赛后的肾上腺素飙升、教练口中“人球合一”境界的震撼体验,以及金牌入手时指尖的震颤……所有情绪在赛后采访中喷涌而出:“我的时代到来了”!

然而,这句裹挟着热血与骄傲的宣言,却成了舆论风暴的导火索。

嘲讽如潮水般涌来,“狂妄”“让位”等刺耳的评论遍布社交媒体。陈梦选择关闭手机,却在踏入赛场时依然觉得“所有目光都带着审判”。

陈梦:“我的时代”不被定义

她困惑:为什么其他运动员夺冠收获的是掌声,自己赢得的却是质疑?

她反复问自己,“如果说‘我取得冠军,我去努力追随我的梦想’是错的话,那竞技体育是不是就不用有冠亚军之分了呢”?

真正的风暴从来不仅仅是心理压力,而是由它带来的连锁反应:全运会爆冷、世乒赛与大满贯擦肩而过、长达200天的冠军荒、世界排名持续下滑……

一次又一次失利后,她蜷缩在狭窄的卫生间,不断质疑,“我是不是真不行”——职业生涯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陈梦:“我的时代”不被定义

命运的转机藏在2024年釜山世乒赛的刀锋时刻。中日女团决赛决胜局,15岁日本新星张本美和的陌生打法、看台上“中国队加油”的声浪、以及“如果这局输了没脸回国”的心理重压,将陈梦逼至悬崖边缘。

乒乓球作为国球,每一次输赢都牵动着亿万人的心跳。

尽管竞技体育的灰色地带充满“虽败犹荣”的叙事可能,陈梦始终清醒:“竞技体育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参赛的)大家都没有少努力、少奋斗,但冠军只有一个”。

这场比赛,她取得了胜利。

这次胜利,也成为她职业生涯的破冰船,当她舍去对完美状态的执念,便能得到逆境中作战的底气,“原来在我竞技状态‘并不是我认为最好’的时候,还可以在赛场把比赛赢下来,这样的冠军让我更有安全感”。

抗压的真谛不在于躲避风暴,而是在高压环境下依然攒劲前行。

淬炼后的她显得更加从容。

2024年巴黎奥运会,陈梦拿着咖啡、小蛋糕走进奥运村,与四年前东京备战期紧张到失眠的她形成鲜明对照。

决赛入场时,赛场氛围如陈梦预想那样充满质疑。

她拿起球拍,消解掉所有杂音,“如果赛场氛围影响到了自己,那我近三年的努力不是白费了吗”?

巴黎奥运会结束,陈梦卫冕金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刻上了新的勋章。

未定义的未来:30岁的人生新赛场

在不断书写“梦之队”传奇的中国乒乓球队,27岁才触摸到“人球合一”境界的陈梦,似乎并非最耀眼的那颗星:

当同龄人早已手握大满贯退役时,她仍在与瓶颈期反复缠斗;

当新生代选手以雷霆之势崛起时,她正深陷职业生涯最漫长的黑夜。

许多人替她惋惜,没有拿到世锦赛冠军,没有完成大满贯。

但陈梦笑着说,“每个人的成长轨迹是不一样的”。

陈梦:“我的时代”不被定义

八年征途中的至暗时刻,她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些辗转难眠的深夜、贴着膏药加练的清晨、输球后自我质疑的泪水,早已在时光里攒成独特的养分。

“能够在困难中找到乐趣,在最后完成我自己的梦想,其实是一件挺幸福、并且很幸运的事”。

陈梦:“我的时代”不被定义

节目录制现场,主持人郎永淳和陈梦玩起了匹克球,场上响起清脆的“叮咚”声。

“刚学的新鲜事物都会很好玩”,她笑着接球,仿佛又变回那个在省队练球的青岛姑娘。

当被问及未来某天退役后的设想,她说:可能会去开咖啡厅,或许会尽情体验各种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也许还会去学英语。

也许那时,她会将球台上的“攒劲”哲学延伸至人生。

陈梦:“我的时代”不被定义

从省队小将到奥运领奖台,陈梦用25年诠释:

真正的王者,不是在顺境中摘星,而是在时代的风暴眼里学会与压力共舞。

如舍得酒业以时光沉淀老酒,她的突破总始于对时代喧嚣的主动隔绝——舍去对速成神话的追逐,攒足厚积薄发的底气。

当她舍去对完美的执念,攒足应对无常的韧性,时光终将把每滴汗水酿成甘露。

这个时代,需要舍得。敬请关注由凤凰卫视、凤凰网、舍得酒业联合制作的《舍得智慧人物》第七季。舍得酒业始终选择以用时光沉淀老酒品质,邀您一起品老酒,攒智慧,以舍得为尺,为时代求解。

陈梦:“我的时代”不被定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