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踩着点儿出了门,说实话,打着哈欠,脑子还没完全清醒。可是就在地铁站口,猛一抬头,迎面走来的那个姑娘,彻底把我的瞌睡打散了。那条裤子——宽大得有点不像裤子,缝了好几块颜色亮得眼睛发晕的布,裤脚还特意剪成了参差不齐的流苏。一时半会儿,我真没看懂。甚至差点脱口而出,“这也能当裤子穿?”可自己这么想完,又有点不好意思,谁说裤子只能规规矩矩、有板有眼?

上班路上突遇这一幕,我忍不住自言自语“这也太荒唐了!”

我在心里琢磨着,是不是自己真落伍了?小时候见过的流行,现在回想起来也怪怪的,家里的老照片里,叔叔阿姨们穿的喇叭裤、大花衬衣,不也曾让他们的父母皱眉吗?那姑娘轻巧地擦肩而过,音乐在她耳机里嘭嘭作响,像谁也不需要理解,她就能自信地走进自己的一天。我有点羡慕。

为什么一条裤子会成为“看不懂”的时尚?

上班路上突遇这一幕,我忍不住自言自语“这也太荒唐了!”

很多人看到那些“看不懂”的穿搭,总会以“奇装异服”三个大字盖帽。可我觉得,可能在年轻人眼里,那根本不是“奇怪”,而是他们的“个性宣言”。如果只图保暖,羽绒裤管够,天天挑战衣橱,也没人会费功夫。可现在的年轻人,穿什么、怎么穿,本身就是在说“我是谁”,他们需要的未必是衣服本身,好像更像是想要展示自己的某个念头——哪怕只是今天我心情不大好,衣服上都得有个洞。

而这种表达,和“潮牌”也好,某种解构的、西装反穿襟的设计也好,背后的底气都不一样了。从前,买件新衣就是好心情;现在,花了大价钱不只要舒适,还得“能出片儿”,得能在各种社交平台晒出自己不一样的审美。“我不在乎你怎么重要的是我能表达自己。” 这大概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心声吧。

上班路上突遇这一幕,我忍不住自言自语“这也太荒唐了!”

代际的审美“撞衫”了,不,是撞心态了

我爸见我以前买破洞牛仔裤,还要郑重其事拼命跟我安利“完好无损”的布料。他说他年轻时,同学们有件新衣能连穿十年都不舍得扔,哪能想得到裤子还要“开膛破洞”?可等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也许有一天,她穿着更离谱的“时尚产物”站在我面前,我会不会也说出类似的话?

爸妈那代人审美的“底色”多半是简单、耐用、别丢脸。而今天的少年们,早就在网络上见过天南地北的潮流,谁还会只拘泥于“正经”“清爽”?有些衣服就是为了一眼抓住目光,让人心跳加快。谁的人生,不想有点“戏剧性”呢?

另类,终究会变成经典?

我小时候家里翻到过妈妈的老照片,那会儿的她梳着爆炸头,穿着超大的喇叭裤,得意扬扬地和朋友们在影楼合影。那可是八十年代的“潮人”——而且也没人觉得“正常”,每个人做自己。本来嘛,时尚就像个轮回怪圈,这一代眼里的“怪”,另一代人穿着穿着也就习惯了,说不定哪天又成了经典,成了大众服饰柜里的“刚需款”。

每一样现在看来的“前卫”,都在等着属于自己的那个“窗口期”。待时间过去,不同的审美会带着记忆,变成谁小时候的“童年滤镜”。那一些衣服的“怪”,也许五年后、十年后,回头再瞧,却全是温柔。

我们会不会太着急为年轻人担心了?

在我心里,每次啧啧赞叹甚至有点担忧地看别人“标新立异”,大概率只是自己困住自己。咱们社会越来越开放,其实包容才是大潮流。年轻人愿意折腾折腾“怎么舒服怎么来”,也不是啥大逆不道的事。倒是咱们这些看不懂的长辈,有时候该学会拍拍肩,把微微挑起的眉毛放下来。

当然啦,也不是说什么都能“无底线包容”,穿着打扮是自由,也有边界。但只要不跟公序良俗冲突,不影响别人,为什么要给别人和自己的内心画个死板的“合适线”呢?谁没年轻过?

看着那位姑娘飘然远去的背影,我突然有点被打动。她的裤子哪怕我现在还是没搞懂到底算哪种风格,但那份自在和无畏,倒是让我羡慕。有时候我们谈论时尚,更像是在和自己的拘谨较劲。也许,下一次遇见那种“看不懂”的裤子时,别急着吐槽一句“现在的年轻人”,不如说一句,“哇塞,这裤子,穿得真酷”。咱们都曾经有过自己的“青春叛逆”时刻,不是吗?

我明白一件事时尚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你敢不敢做自己的勇气。 有些裤子,确实一时看不懂;但如果心宽一点,再过几年,谁说你就不会喜欢上呢?有点“看不懂”,不就是每个时代最生动的注脚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