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7月4日凌晨,乌克兰首都基辅遭遇了俄乌战争中,最密集的自杀式无人机与弹道导弹轰炸,至少12枚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击中基辅瓦西里基夫地区。俄罗斯武装部队在发射伊朗小摩托,沙赫德-136自杀式无人机,高超音速导弹,袭击后,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后,基辅陷入一片火海,到处都是被炸的“小太阳”,点亮了基辅。
斩首行动触发战争升级
古德科夫少将的遇袭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7月2日,这位负责海军步兵和海岸炮兵部队的高级将领,在库尔斯克州科列涅沃村的旅级指挥所内被4枚“海马斯”火箭弹精准命中。现场画面显示,指挥所建筑被夷为平地,包括古德科夫在内的10余名俄军军官当场身亡。值得注意的是,袭击发生时正值符拉迪沃斯托克庆祝城市日,俄军可能因节日放松警惕导致无线电信号暴露。
这起事件直接挑战了俄军的指挥体系。古德科夫所在的第155独立海军陆战旅,当时正负责在苏梅边境建立安全缓冲区,其指挥所是协调乌东战线的关键枢纽。乌军通过西方情报支持或间谍网络锁定目标后,采用“先侦察后打击”的战术,分两波次发射火箭弹摧毁了俄军核心节点。这种精准斩首战术,与以色列针对伊朗高层的行动如出一辙,标志着现代战争中“非对称打击”的新趋势。
袭击发生后,俄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长达一小时。尽管美方呼吁停火,但普京在通话结束后立即下令发动空袭。这种“电话刚挂就轰炸”的强硬姿态,既展现了俄军的报复决心,也凸显了美俄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鸿沟。特朗普事后沮丧表示“通话没有任何成果”,暴露了美国对俄施压的无力感。
饱和轰炸照亮基辅夜空
从7月3日晚至4日凌晨,基辅经历了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最密集的空袭。俄军投入近550件空中武器,包括330架沙赫德-136自杀式无人机、12枚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和2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攻击目标直指茹良尼国际机场和瓦西里科夫空军基地,这两处设施是乌克兰接收西方武器的重要枢纽,也是乌军无人机和战机的主要起降点。
空袭呈现出明显的战术递进:首先以“伊朗小摩托”无人机进行饱和攻击,消耗乌军防空弹药;随后发射高超音速导弹突破“爱国者”防线;最后用伊斯坎德尔导弹实施精确打击。这种“无人机+导弹”的组合战术,迫使乌军防空部队在270个来袭目标中疲于应对,尽管宣称拦截率达49%,但仍有大量弹药命中目标。
轰炸造成的破坏令人震撼。瓦西里科夫地区燃起的大火形成多个“小太阳”,火光映红了基辅夜空。现场视频显示,机场跑道被炸开巨大缺口,停机坪上的运输机和加油机燃起熊熊烈火。乌克兰官方公布的画面中,第40战术航空旅基地浓烟滚滚,部署在此的“爱国者”导弹发射车严重受损。此次袭击不仅摧毁了乌军的战略投送能力,更对其士气造成沉重打击。
地缘博弈下的连锁反应
这场空袭迅速引发国际社会震动。特朗普在通话无果后,宣布暂停对乌克兰部分武器供应,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泽连斯基妥协。此举被乌方视为“背叛”,泽连斯基在视频讲话中强调“防空系统是守护生命的关键”,并呼吁欧洲加大援助力度。事实上,欧洲对乌援助总额已超过美国,2025年欧盟更提出8000亿欧元的“重新武装欧洲计划”,试图在美援减少后维持对乌支持。
中国在此次事件中保持一贯立场。外交部发言人此前回应乌克兰问题时强调,应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通过对话解决争端。这种中立态度与美俄的对抗形成鲜明对比,也为未来斡旋留下空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记者在库尔斯克采访时曾遭乌军无人机袭击受伤,中方对此表示关切并呼吁局势缓和,凸显冲突外溢对第三方的影响。
此次空袭不仅是军事层面的较量,更是美俄战略博弈的缩影。特朗普试图通过“交易式外交”促成停火,却低估了普京维护地缘利益的决心;俄罗斯以强硬报复展示实力,却也面临西方制裁加码的压力。而乌克兰在这场大国角力中,正逐渐沦为“代理人战争”的牺牲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