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刚要成立的时候,百废待兴,外交这块尤其关键。那会儿中央考虑让叶剑英当外交部长,可他硬是给推了。

这事儿不仅改了他自己的路,也让新中国的历史多了一层看头。要是他真接了这个活儿,1955年的开国元帅名单八成得少一个人。

49年他婉拒了新中国外长职务:若不拒绝,恐怕开国元帅名单要改写

一、叶剑英是谁?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生在广东梅县的一个客家商人家里,原名叫叶宜伟,字沧白。那时候清朝快不行了,社会乱糟糟的,辛亥革命的动静让他从小就有点想法。

11岁进学堂读书,成绩挺拔尖,后来考进梅县务本中学,还因为看不惯守旧校长的做派,带着同学闹了一场,转学去了东山书院,顺手还推动建了个东山中学,组织能力那时候就露头了。

1916年,他跟着老爹去南洋闯荡,混了一年后回国,进了云南讲武堂学军事。1919年毕业后投奔孙中山,加入“援闽”粤军,干的是驱逐桂系军阀的活儿。1920年当上大总统随员,跟着孙中山跑广西,筹备北伐。

1922年陈炯明叛变,他带着海军陆战队护着孙中山撤退,胆识和忠诚都让人刮目相看。1924年,他去黄埔军校当教授部副主任,教兵器学,跟周恩来搭上线,这成了他革命路上的起点。

49年他婉拒了新中国外长职务:若不拒绝,恐怕开国元帅名单要改写

1927年国共闹掰,蒋介石搞反革命政变,叶剑英直接反水,加入共产党。那年他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失败后跑去莫斯科学军事和政治。

1930年回国,进了江西苏区,当红一方面军参谋长、中央军委总参谋部部长,指挥了好几次反“围剿”,给红军攒了不少家底。

长征时候,他是第一野战纵队的司令员兼政委,1935年遵义会议上站队毛泽东,帮红军走出绝境。抗战期间当八路军参谋长,协助指挥平型关大捷这些硬仗。1941年升中央军委参谋长,管全局战略。

解放战争后期,他跑北平当军事调处执行部的中共代表,跟国民党、美国人谈判,脑子清楚得很。1948年当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培养了一堆干部,还管着北平和平解放的事儿,带着20万人搞了个庆祝大会,算是给开国大典预了热。

1949年南下打广东,10月14日拿下广州,当了广东省政府主席和广州市长,忙着剿匪、搞建设,把乱摊子收拾得挺像样。这就是叶剑英的前半生,从一个广东小伙子,一步步成了革命圈里的大人物。

49年他婉拒了新中国外长职务:若不拒绝,恐怕开国元帅名单要改写

二、1949年外交部长这档子事儿

1949年,新中国要建国了,外交这块是个大问题。得跟国际接轨,争取承认,还得团结周边国家。毛泽东和周恩来看中了叶剑英,想让他当外交部长。

那会儿新中国刚起步,外交部长得扛大事,叶剑英看着就是那个合适的人。他有资历、有能力,军队里当过参谋长,战略眼光一流,抗战后跟美国人谈判过,手腕老练。1947年还干过中央外事组主任,外交经验不是白给的。

可叶剑英没接这活儿。他跟周恩来说,自己在军队干了二十多年,实在舍不得离开部队,外交这摊子还是让别人来吧。中央也没硬逼,周恩来就自己兼了外交部长,把新中国外交扛了起来。叶剑英呢,继续留在军队,后来还管了广东的事儿。

49年他婉拒了新中国外长职务:若不拒绝,恐怕开国元帅名单要改写

他为啥不干?一是真喜欢军队,二十多年军旅生涯,感情深得很,从红军到八路军,再到解放军,他都有一手。二是他可能觉得自己更适合带兵打仗,外交这块虽然会干,但不是他的主场。中央也尊重他的想法,毕竟广东那块儿还需要他坐镇。

这决定不简单。要是他真当了外交部长,估计就得全身心扑在外交上,军队的事儿顾不下了。1955年授衔的时候,主要看的是军队贡献,像他这种转去政府部门的,可能就没份儿了。开国十大元帅里少个叶剑英,想想都觉得怪怪的。

再说外交这边,周恩来兼外交部长,干得风生水起,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调子。要是叶剑英上了,风格可能不一样,他更稳重低调,但国际舞台上能不能像周恩来那样灵活,还真不好说。他的选择,既保住了自己在军队的地位,也让新中国的外交和军事格局有了不同的走向。

49年他婉拒了新中国外长职务:若不拒绝,恐怕开国元帅名单要改写

三、拒绝之后,他干了啥?

1949年7月,叶剑英带着任务南下,10月拿下广州,当了广东省政府主席和广州市长。那时候广东刚解放,土匪多、经济烂,他一边剿匪一边搞建设,成效挺明显。1950年还兼了广州南方大学校长,给南方教育添了把力。

1954年回北京,当中央军委副主席,还管着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1955年9月,他被授了元帅军衔,十大元帅里排得上号。之后又当训练总监部代部长,抓军队现代化,弄训练、搞装备,挺忙活。

“特殊时期”那会儿,他没乱来,反对搞乱军队。1966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要稳定纪律,1971年他接手军委日常工作,把军队稳住了。1974年跟邓公一块指挥西沙自卫还击战,把南越占的岛收回来。1975年当国防部长,继续推军队建设。

49年他婉拒了新中国外长职务:若不拒绝,恐怕开国元帅名单要改写

1976年是个大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接连去世,国家乱成一团。叶剑英跟政治局其他人合计,10月6日动手,把“特殊时期”那场乱子给平了。

这事儿救了党,也给改革开放开了路。1978年他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干了几年国家元首。1983年又当中央军委副主席,退下来前还在出力。

1985年,他彻底退了,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去世,89岁。骨灰放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跟他革命一辈子挺搭。他这后半生,稳扎稳打,关键时候站得住,为国家干了不少大事。

49年他婉拒了新中国外长职务:若不拒绝,恐怕开国元帅名单要改写

叶剑英这人,脑子好使,心也稳,被人叫“儒将”不是白来的。从早年跟着孙中山,到后来投共、长征、抗战、解放战争,他一步步走得扎实。1949年那次拒绝,说明他知道自己想要啥,也明白国家需要啥。

历史上,他算开国元勋之一,没他,新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得少块砖。他家也有意思,儿子叶选平当过广东省长,叶选宁是个作家,后代还挺争气。现在梅县有他的故居和纪念馆,去的人不少,大家都想看看这位老帅的风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