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万骨枯。
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了一项被他称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法案”的《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
但这项法案说白了就是对美国底层民众的剥削。
而最大的赢家,也不在美国。
“劫贫济富”,是法案的第一面
5月22日,众议院以一票优势通过“大而美”法案。
两周后,参议院也以51比50险些翻车,靠副总统万斯投下决定性一票才通过。
在法案审议期间,美国首富马斯克是特朗普的“头号反对者”。
6月30日,马斯克就曾连发数十条推文,称该法案将摧毁数百万美国制造业岗位,“是一场国家战略的灾难”。
他表示,如法案通过,将立即成立“美国党”,挑战共和民主两党垄断。
对此,特朗普在7月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是否考虑“驱逐马斯克”时,他回应称:“得考虑一下。”
特朗普还补充,“政府效率部将调查马斯克的公司,看看他到底从政府拿了多少钱。”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也在当天记者会上,当众宣读了特朗普写给鲍威尔的一封手写信。
信中除了要求降息,还点名马斯克“吃相难看”。
马斯克则在社交媒体上连发数十帖,称这项法案“疯狂、可耻、破坏性巨大”。
他置顶帖文写道:“投票支持这项法案的议员,明年初选时都会出现在匹诺曹的海报上。”
一场政策分歧,演变成了政治打压。
曾经为特朗普造势的商业巨头,如今却成为了被针对的对象。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数据,这项法案将在未来十年削减超过1.5万亿美元的联邦福利支出,包括医疗补助、食品券、社会保障等关键项目。
法案核心内容是减税,总额超过4.5万亿美元。
富人群体的税后收入增长2%以上,而底层家庭平均减少近4%。
国会预算办公室指出,底层家庭年均损失超过1600美元,富人则年均增收1.2万美元。
贫富差距,肉眼可见地拉大。
共和党称这是“财政修复”,民主党则怒斥为“社会清洗”。
法案通过后,第一时间站上反对浪潮的,不是民主党,也不是媒体,而是美国的街头。
7月4日,全美多个城市爆发抗议行动,示威者打出“解放美国”的标语。
市场的感受最诚实。
法案签署两天后,国际资本也出现阶段性外逃。
外国持有的美债比例从十年前的 45% 暴跌至 28%,就连日本也在 4 月份抛售了 139 亿美元的美债。
另外,由于欧洲和日本的利率上升,美欧、美日之间的利差缩小,使得美国投资吸引力下降,导致资本流出。
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这项法案将在未来十年将新增3.3万亿美元债务。
债务上限提升,福利削减,减税加码,风险加剧。
这些变量的叠加,让资本市场对美国国债的信心出现裂缝。
而白宫却坚持乐观预测,称“经济增长将抵消债务压力”。
新能源政策掉头,中国反而加速
法案中最具争议的条款,是对新能源政策的全面回撤。
拜登政府时期制定的《通胀削减法案》曾为清洁能源提供数千亿美元的补贴,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储能技术等战略产业。
但在2025年,这一切被推翻。
《大而美》法案取消了电动汽车购车补贴,削减了风能、太阳能的税收抵免,取而代之的是对石油、天然气、煤炭行业的重扶持。
弗里德曼对中国政策有深刻认知,他指出:“未来国家的实力,将取决于是否能为AI等前沿技术,提供清洁且稳定的能源。”
而美国在做什么?
取消绿色补贴、扶植化石能源、封锁电池技术合作。
法案还设定了限制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条款,这使得大量中美科技合作项目被迫中止。
新能源技术的转移与投资的限制,将会直接导致美国企业难以获得全球最强的电池研发成果,切断美国企业的技术补给线。
马斯克怒斥,称其 “令人作呕”。
特斯拉预计因法案影响将损失12亿美元利润,占去年税前利润19%。同时失去的,还有每年20亿美元的积分交易收入。
一纸法案,打断了美国新能源布局,也削弱了本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而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出口、技术标准构建、国际合作正在全面推进。
根据2024年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中国在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中占比超过60%,同比增长15%。
太阳能、风电、电动车电池等领域,中国不仅自给自足,还大量出口。
在这种错位增长中,美国不仅没能“再次伟大”,反而在自设的陷阱中寸步难行。
大而美,还是大而盲?
这项法案的名字叫“大而美”,但它到底有多大,又有多美?
底层失去医保,富人享受减税。
新能源产业倒退,债务飙升,财政赤字激增,资本市场也在动荡不安。
在这场以“让美国再次伟大”为名的改革中,美国不仅没能稳住自己,反而将资源拱手送出。
昔日权杖,今朝自断。
中国没有出手,但却意外“再次伟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