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四川盐亭的崇山峻岭间,一项改变中国能源格局的工程正式投产。国内首座全链条多工况深冷处理厂在这里宣告全面运行,标志着我国在非常规天然气综合利用领域登上世界领先舞台。

这座被誉为“深冷航母”的超级工厂占地36.8万平方米,相当于876个标准篮球场大小。它采用了-200℃极端低温技术,能将看似普通的天然气“吃干榨尽”,一次性分离出7种高附加值产品。

01 深冷“航母”的硬核实力

盐亭天然气处理厂绝非普通工厂。作为国内首个全链条深冷处理工程,它集多项“国内之最”于一身:技术路线最长、工艺最复杂、产品种类最多。

这座工厂的诞生地非同寻常。盐亭县位于蓬莱气田、天府气田两大万亿级气田核心区,天然气预估资源量超万亿立方米,是“气都”宣汉的两倍。截至2024年底,当地天然气年产量已突破20亿立方米。

工厂的核心技术在于其超低温深冷工艺。通过逐级降温,让不同组分的气体在各自冷凝点下精准液化分离,可同时产出商品天然气、乙烷、LNG、LPG、稳定轻烃等7种产品。

零下200℃!中国突然宣布重大突破

02 突破“卡脖子”的技术密码

这座工厂最核心的价值,在于破解了我国天然气高附加值利用的长期难题。项目采用的自主知识产权工艺包,包含7项创新生产措施,将天然气资源综合回收率提升至惊人的95%。

项目团队攻克了多梯级温度变化中维持精确控制的世界级难题。通过无扰切换、顺控优化、四步干燥、分段预冷等创新技术,一举解决了传统工艺适应性差、电耗高、冷量利用效率低等痛点。

工厂年处理能力达20亿立方米,每天处理的600万立方米天然气,能满足400多万户家庭日用气需求。其分离出的高纯度乙烷,直接瞄准了我国高度依赖进口的化工原料市场——2024年我国乙烷进口量高达553万吨。

零下200℃!中国突然宣布重大突破

03 建设奇迹背后的攻坚故事

从2023年12月破土动工到2025年7月正式投产,这座技术复杂的超级工厂仅用19个月就完成了建设奇迹。

建设者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场平工程最大填方高度达65米,相当于22层楼高;总土方量493万立方米,创下西南油气田多项工程纪录。

去年9月,建设现场上演惊心动魄的一幕:重达245吨、长达66.39米的脱甲烷塔需要整体吊装到位。两台巨型履带吊协同作业,经过精确到毫米的操作,将这个“巨无霸”稳稳送入预定位置。

“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快!”盐亭经开区党工委委员温华强感慨道,“占地200亩、50多个单体建筑,不到100天就完成了主体建设,审批手续基本实现24小时内办结。”

零下200℃!中国突然宣布重大突破

04 能源变革的产业链效应

盐亭处理厂的投产恰逢我国“十四五”能源规划关键期。其技术经济指标验证了深冷处理在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中的核心价值,综合回收率较传统工艺提高15%-20%。

据测算,该技术体系的应用将推动单个项目投资回报周期缩短约30%,带动相关装备制造与工程服务领域新增超50亿元市场规模。

更深远的影响正在显现。随着川渝地区万亿立方米级气藏加速动用,预计到2030年将带动超过15个同类项目落地,形成规模达800亿立方米/年的深冷处理产能集群。

零下200℃!中国突然宣布重大突破

05 自主创新的国家砝码

这座工厂承载着打破进口依赖的战略使命。沈鼓集团为其研制的核心离心压缩机组整机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彰显了中国装备制造的技术实力。

项目建设中首次实现大型能源设施100%数字化交付,构建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级数字孪生平台,打造出“全面感知、自动操控、智能预测、持续优化”的智能工厂。

“盐亭项目的投产填补了国内天然气全链条深冷处理的技术空白,”能源专家指出,“它标志着我国向构建自主可控的天然气深冷工艺体系迈出了关键一步。”

盐亭天然气处理厂的控制室里,操作员轻触屏幕,超低温分离装置开始精准运行。-200℃的深冷环境中,原本混杂的天然气组分如同听到指令般自动分离。

这座工厂每年处理的20亿立方米天然气,将转化为高纯度乙烷供应下游化工企业。曾经高度依赖进口的化工原料,如今在川北丘陵间源源不断产出。中国能源版图上,一个以自主创新为底气的全新能源基地正悄然崛起,为千亿级化工产业链注入强劲的“中国底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