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这也是俄乌冲突爆发3年后,俄罗斯举行的最为重要的一次红场阅兵。俄乌冲突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俄罗斯基本上达成了自己作战目标,所以邀请了多国政要参加。这次红场阅兵是历史的纪念,更是国际政治格局的“晴雨表”。俄乌冲突仍在持续,西方对俄制裁层层加码,俄罗斯亟需通过这场盛会打破外交孤立,重塑大国形象。普京邀请很多国家政要,其中就包括美国,但是各个国家参与态度却明显呈现鲜明对比。
1
美积极缓和对俄关系,但结构性矛盾交织加上内部对抗撕裂,让美现实中十分纠结。收到俄罗斯参加阅兵邀请,美国没有拒绝,但是也始终没有进行积极回应。此前有消息称,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将亲赴莫斯科。对于这个消息美国国务院则是第一时间进行辟谣,称“暂无相关行程消息可宣布”。很显然,美国在与俄罗斯走近问题上存在明显纠结,当前整个欧洲都拒绝参加红场阅兵,美国如果背弃盟友也会面临较大压力。
美国在获得矿产协议后,已经放出话来称,将不再参与俄乌冲突调停,而是将决定权交到俄罗斯与乌克兰两个国家手中。这个说明美国为了利益而转变对俄态度,同样也会因为利益在处理与俄罗斯关系问题上纠结。美国提出的和平协议最大限度满足俄罗斯要求,但是乌克兰并不能接受,欧洲并不能接受。
在乌克兰领土主权、北约东扩,还有美国霸权与俄罗斯利益拓展之间的矛盾等等方面,美俄之间的分歧是结构性的,双方很难短期内弥合这种分歧。在美国内部依然存在大量对俄强硬派,美国国内对“联俄抗中”的争议极大,特朗普若高调出席红场阅兵,可能引发盟友体系崩解的风险。美国不愿为俄罗斯的“国际正名”背书,这本身就是美国基于现实利益的纠结考量。
2
莫迪不参加,印度防长辛格也不参加,印度仅仅派出一名副手参加,凸显印度两面下注的投机心态。莫迪宣布因为印巴局势紧张,放弃亲自赴莫斯科参加红场阅兵,选择派国防部长参加。但是最新消息是,国防部部长也不参加。印度报业托拉斯(PTI)和印度《商业前线报》5月3日报道称,原本计划代替印度总理莫迪出席俄罗斯预计于9日举行的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式的防长辛格,建国取消红场阅兵活动,而是派自己的副手桑贾伊·塞思(Sanjay Seth)代为出席。
普京亲自邀请,加上俄印关系这么密切,印度竟然这么凑合对付普京,仅仅派一名防长副手参加,这显然不是正常状态。印度依赖俄罗斯的军事装备(占其武器进口的60%以上),且在中印边境问题上需要俄方的中立姿态。在印巴关系问题上,俄罗斯也是站在印度一方。俄乌冲突中,印度大量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天然气,然后转手卖给欧洲,赚的盆满钵满成为最大赢家。
5月2日,俄外长拉夫罗夫和印度外长苏杰生通话,讨论了俄印关系中的重点问题。可见俄罗斯是非常希望印度派出重要人物参加红场阅兵。但是印度还是以最谨慎态度对待。印度正加速融入美日澳“印太战略”,试图在东西方间寻求平衡。莫迪政府缺席红场阅兵,既是对西方压力的妥协,也是对中俄走近的警惕。更为重要的是,印度目前不想得罪欧洲,毕竟印度想要实现强国梦必须依赖欧洲。
3
关键时刻中方宣布高规格出席红场阅兵式,中方始终如一正义与担当立场给普京最有力支持。自2015年首次派仪仗队亮相红场以来,中俄已形成“互为主场”的互动模式。中国与俄罗斯互相邀请参加胜利日阅兵,成为了捍卫历史正义和国际秩序的重要伙伴。2025年,解放军仪仗队与朝鲜、俄罗斯军队同台受阅,既是历史同盟的延续,也是对西方“中俄朝轴心论”的无声回应。
普京在阅兵讲话中强调“反对霸权主义”“捍卫二战胜利成果”,与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中俄在能源、军事、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已超越“战术协作”,迈向“战略共生”。例如,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年供气380亿立方米)确保了中国能源安全,同时为俄罗斯突破西方制裁提供经济支撑。
普京关键时刻见证真朋友,知道谁真心捍卫正义。“真正的朋友在困难时刻才会显现。”这是普京的原话。中国的支持不仅体现在外交场合,更通过经贸合作(如人民币结算比例提升至28%)为俄罗斯经济注入活力。在美国、印度等国降低参加活动级别的情况下,中国兑现承诺,给予俄罗斯最重要支持,这自然让普京读懂谁是真正朋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