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英国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对于能抢的殖民地从来都不择手段。
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就是其“代表作”之一。很多朋友都认为这条非法划界线只涉及我国和印度的领土问题,但却不知道,这条线其实还牵扯出我国和缅甸的边界争端。
二战期间,英国就是利用“麦克马洪线的延长线”,按着国民党当局,把我国云南的一个县强行划归了缅甸。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划界问题上,我国也承认了这个既成事实。
那么,这到底是哪个县?
英国是如何把这个县割走的?
而新中国面对弱小的缅甸时,又为何没有收复这片故土呢?
历史的伤痕
本文要说的“主角”就是江心坡,过去曾隶属于我国的云南省,总面积超过2.7万平方公里。
明成祖时,大明为了有效控制西南疆域,建立了“3宣6慰”,覆盖范围囊括了如今印度、泰国、老挝国土的各一部,以及缅甸全部的国土。江心坡就隶属于孟养宣慰使司。
随着明朝在中后期的衰弱,崛起的缅甸开始扎刺儿,通过明缅战争抢走了一部分领土。
不过,当时的缅甸属于“穷山恶水出刁民”,不是什么太有价值的地界,明朝也没当事儿。后来,在明末清初的中原战乱中,也没人关心这片鸟不拉屎的穷地方。
清朝建立后,和缅甸爆发过两次战争。
第一次战争的目的并不是冲着缅甸,而是要消灭南明残余。缅甸倒是挺配合,把南明永历帝当“大礼包”送给了清朝。
达到目的之后,清军撤回云南。此后,就是吴三桂忙着造反,和康熙打成了一锅粥。缅甸的事儿也就再次放到一边儿。
本来,两国应该相安无事。可到了乾隆年间,缅甸人脑子进水,非要蚕食云南的领土,这可就触犯了“天怒”。
还是那句话:大国之怒,流血漂橹。
正当壮年的清朝一点儿没客气,出兵把缅甸按在地上反复摩擦。最后,实在受不了的缅甸乖乖成了清朝的藩属国。
但是,作为“天朝上国”,清朝其实还是看不上西南这片荒郊野岭,把好不容易收复的大片领土又交给了缅甸。在当时的朝贡体系下,这倒不算什么大事儿。反正,这堆藩属国都是清朝的小弟。
然而,随着西方势力的染指,清朝丢了一个又一个小弟,情况就不一样了。
1885年,法国拿下了越南。一直在印度吃香喝辣的英国人坐不住了,为了抢夺中南半岛的地盘,连续3次对缅甸开战,并最终把缅甸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如此一来,清缅划界的问题就必须解决了。
此后,英国压着清朝签订了两份边界条约。但本着搅屎棍的老传统,英国在清缅边界问题上留下了很大的坑,并在清缅东、中、西3段边界屡屡制造事端。
别的不说,就说江心坡吧。
江心坡那时还是我国的领土,在云南,位于迈立开江和恩梅开江之间,也就是著名的野人山一带。当地的地势十分险要,基本没有路,如果没有当地人当向导,外人根本走不出去。
对于江心坡,英国人觊觎已久。1891年时,英国特务打着旅游的旗号,到江心坡勘察地形,这也是英国人第一次染指该地。
此后,在武力抢占之前,他们就在密支那建立了专门的学校,培训当地人学英语,然后再利用这些会说英语和土语的人接近江心坡的原住民。
1920年,英国人指使缅甸籍测绘人员带着大批枪支弹药、药品、食物、布料等礼物,潜入江心坡,以结交当地的头人,同时,也对沿途地形进行了大量测绘和调查。
江心坡的原住民生性朴实,自然没识破这些外来人的阴谋诡计,也就没有对这些人的行为进行阻止。这下,整个江心坡的地形、道路、人文情况全都被英国掌握。
于是,在精心策划了30年之后,英国人终于露出了贪婪的獠牙。
失去的故土
1926年,英国人在密支那举办了大型了宴会招待江心坡各部的酋长、山官,并利诱大家游览了仰光。然后,英国人以厚礼开始劝大家归附,但均遭拒绝。
眼看一计不成,英国人又生一计,就是派前文提到的那些受过殖民教育洗脑的密支那土人到江心坡妖言惑众,说江心坡不是中国领土,企图煽动当地的原住民投靠英缅当局。
当时,我国国内正值北伐期间,焦头烂额的北洋政府根本没精力顾及边境问题。于是,英国人开始硬来,大张旗鼓在江心坡搞起来殖民经营,又是调查户口,又是挂门牌号,还设立了伪县政府,并派遣了殖民官员。同时,100多英军开始进驻,英国军舰也在附近江上游弋示威。
此后,为了断绝江心坡民众和中国政府的联系,英缅当局对当地实行了封锁,严禁内外往来。
就这样,英国人终于把江心坡据为己有。在开始殖民统治后,英国人开设了门户税,最初时是每户交一箩谷子,后来则改成交一块大洋。而同步进行的,还有通过学校对当地年轻人的洗脑殖民教育。
1941年正值抗战艰苦时期,印缅运输线是我国仅存的陆上生命线。而英国政府丝毫不念战友之情,即便国民党政府进行了中缅划界,但英国人以关闭滇缅公路为威胁,以“换文”方式拒不承认江心坡的主权问题,并强行划定了一条所谓的“1941年线”。
1948年,缅甸独立,但和印度一样,也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的划界,将江心坡变成了其正式领土。
新中国在成立后,因为历史原因,和邻国存在很多边界问题。但是,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异常严峻,所以,我国领导人决定暂时搁置这些边界争议,等到时机成熟再解决。在这其中就包括中缅边界问题。
而与我国“维持现状”的政策相比,缅甸政府倒是对解决边界问题十分迫切,为啥呢?
因为在缅甸的国民党残军让缅甸政府特别头疼。
从1949年底到1950年初,李弥带着残部逃到了“1941年线”以西的缅甸掸邦地区占山为王。缅甸政府则出动军队进行打击。别看这些国民党军队不是解放军的对手,但爆锤缅军还是绰绰有余。
1954年12月,缅甸的总理吴努访问我国,并与我国领导人深入沟通了边界问题。我国的态度是要消除英国人当初留下的殖民恶果,而缅甸呢,则和印度人一样,企图继承英国人在时的既定状况。这就让两国的边界问题变得有点复杂。
不过,面对美国在东南亚的势力扩张,缅甸当时的“不结盟”政策对于我国来讲,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所以,我国在强调与缅甸和平共处的原则下,还是做出从部分中缅边界争议地区撤回军队的决定。
然而,1955年的一次“黑天鹅事件”使边界形势是急转直下。
深谋远虑
在1950年之后,中缅在未定的边界部分地段不时会有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但影响并不大。
然而,在1955年11月,在中缅南段边界未划定国界的黄果园地区,因为大雾,两国的哨兵发生了一次误击事件。
缅甸政府则以此为借口,先下手为强,趁机派兵强占了两国北段边界的5个地方。当然,我军也不是吃素了。不久之后,缅军撤退,我军则恢复了原有的控制线。
本来,这只是一次误会,但缅甸政府却如惊弓之鸟一样,生怕我国会出兵“入侵”,于是,居然加入了美国主导的“东南亚条约组织”。美国也挺大方,给了缅甸2400万美元的援助,同时,以此为借口拉着东南亚条约各国进行军事演习,一时间,东南亚的局势骤然紧张。
更恶心的是,印度此时也跳出来,对我国进行指指点点,企图以中缅边界纠纷为借口,推动自己对我国领土的侵占。
一旦美国、东南亚和印度联动起来,那么,我国的西南安全形势将严重恶化,同时也将严重破坏我国的国际声誉和地位,使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将面对一个极其不利的局面。
不过,缅甸政府还算头脑清醒,生怕自己成了美国的炮灰,所以,没走日后印度的路,反而加紧了与我国的协商,希望尽快解决边界问题。
此后,我国为勘界问题做了大量工作。
1960年1月,中缅签订了“边界协定”和“互不侵犯条约”。
10月1日,中缅正式签订“边界条约”,使界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在条约中,我国放弃了江心坡,而要回了片马、古浪和岗房3地。如果看面积,我国是吃亏。
但实际上呢?
当时,国民党残部在缅甸占的地盘相当于好几个台湾,如果任由这些残兵继续肆意破坏和袭扰,未来将是我国的心腹大患。
而在中缅签订“边界条约”后,缅甸邀请我国出兵,跨境进行“警卫作战”,对这些残兵进行了摧毁式的打击,使两国边境地区重现和平和安宁。
缅甸在日后也与我国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并没有彻底倒向美国,这就使我国的地缘安全形势得到了极大缓解,同时还在中南半岛保留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战略通道。
如今,打开地图,我们就会看到,无论是我国的出口贸易,还是能源进口,如果走中缅通道,就可以完美避开美国控制的马六甲海峡。
就问这战略利益大不大?
由此,我们不得不钦佩老一代革命家的高瞻远瞩,他们在艰苦的年代,不只专注于解决眼前的难题,同时,还将深邃的目光投向了半个世纪后的世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