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13日,美澳2年一次的“护身军刀”演习再次登场。今年的演习共有19个国家的3.5万人参加,不仅规模创下历届之最,此次军演的许多科目以及武器部署,也实现了多个“首次突破”。在美国加速推进“印太战略”的大背景下,“护身军刀”这次拉帮结派的联合演习释放出越来越浓的危险信号。
“阿德莱德”号两栖攻击舰资料图
19国3.5万人参加 演习创历届之最
当地时间7月13日,美澳“护身军刀”演习启动仪式,在澳大利亚两栖攻击舰“阿德莱德”号上举行。今年的参演国家有19个,相比2023年增加了6个,总兵力规模增至3.5万人。除了美澳以外,其他参与演习的包括英国、加拿大、德国、荷兰等北约国家,亚太地区的参演国家还包括:印度、印尼、新西兰、菲律宾、泰国等。值得注意的是,马来西亚和越南首次作为观察员参加,进一步凸显了本次演习在地域范围内的影响力。美澳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护身军刀-2025”是在澳大利亚举行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复杂的作战演习。美国媒体称,这次“护身军刀”演习的范围,从印度洋的圣诞岛一直延伸至6500公里外的珊瑚海,创下历年之最。新华社的消息显示,此次演习的科目包括野外训练、部队准备、两栖登陆、地面机动、空战和海上作战,另外还有固定翼和旋翼飞机、火炮、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和地对空导弹系统的实弹射击等。
美日英出动大型战舰 300架战机云集
今年的“护身军刀”演习不仅规模大,规格也创下历年新高,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日本均派出本国的大型主力战舰。例如,美国派出“美国”号两栖攻击舰,英国派出了正在执行亚太巡航任务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澳大利亚派出两栖攻击舰“阿德莱德”号,日本则派出“伊势”号直升机母舰。除了水面舰艇,这次“护身军刀”还要和美国正在举行的“重返太平洋”空军演习联系起来,预计将出动300架战机和数千名人员进行跨战区部署。
首次演练网络战 AI军事应用等新概念
根据澳国防部透露的消息,今年的“护身军刀”演习首次增加了网络战、人工智能军事化应用等演练课目。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罗纳德·克拉克上将表示,在这次“护身军刀”演习期间,美国陆军将在澳大利亚测试一项新能力,演练所谓“敏捷作战应用”等新型作战概念,以实现在太平洋战区前沿有效预置装备和物资。美国太平洋空军副司令劳拉·兰德曼中将介绍称,美空军将利用这次演习进一步强化“敏捷战斗部署”概念,将集中部署的战斗机部队拆分为不同的小队,派往偏远地区以防止被对手“一锅端”,并根据需要快速调动。美国空军参谋长阿尔文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军目前的许多演习都是为了应对“中美可能发生的大规模冲突”。
“堤丰”中程导弹发射系统
美军将首次在澳试射“堤丰”导弹系统
在演习科目设置方面,美澳等国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实弹射击,还将首次在澳大利亚进行“堤丰”中程导弹系统的实弹发射演练。据美国媒体此前报道,美军正在寻找时机在印太地区部署第二套“堤丰”导弹系统,外界分析认为,美军很可能是在关岛、澳大利亚和日本中选择一个地点。
从此前的菲律宾到现在的澳大利亚,美方为何急于在亚太加速部署“堤丰”导弹系统?特约评论员张学峰接受《长江新闻号》采访时表示,“堤丰”系统海外的第一次试射,安排到了澳大利亚。一个重要原因是从技术角度来看,澳大利亚的靶场设施比较好: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比较大,有比较完备的设施进行试射保障。因为这次他计划试射的是“标准-6”导弹,射程将近 500 公里。
张学峰认为,第二套“堤丰”导弹系统可能先部署到关岛。关岛距离亚洲大陆比较远,并且是美国的属地,它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部署和机动。实际上,对于 “堤丰” 这样的系统来说,部署在所谓的“第一岛链”,对于美国陆军来说是比较理想的:他的 “战斧” 巡航导弹的覆盖范围,可以覆盖到中国大陆的部分地区;他的“标准-6”导弹的覆盖范围,也可以覆盖到一些所谓“第一岛链”的航道,对中方的威胁相对来说比较大。
演习首次将触角伸向南太岛国
今年的“护身军刀”演习,在演习时间和演习内容上,都将与7月10日已经启动的另一场大规模空中演习——“重返太平洋”相互交织,相互融合。此外,今年的“护身军刀”演习,不仅邀请斐济、汤加、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南太岛国参加,而且此次演习将首次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近海举行,这也是演习首次拓展到澳大利亚境外。澳大利亚国防军称,斐济共和国军事部队约130名人员首次部署到澳大利亚,为期5个月,以支持包括“护身军刀”军演在内的各项演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