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是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最后期限,特朗普已明确表示,不会再有延期。为了尽快达成贸易协议,韩国政府一咬牙,对美国拿出最高诚意。
据韩联社报道称,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金正官,在纽约同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举行会谈,期间提出一项名为“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MASGA)合作项目。
字面意思很直白,这个项目由韩国政府牵头,推动本国造船业赴美大规模投资,包括保险、贷款等,项目规模高达数百亿美元,后续还可视情况再调整具体数额。
金正官与卢特尼克会谈
不得不说,韩国这一招正中美方下怀。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发誓要重振美国造船业,“夺回”巴拿马运河、长和出售巴拿马港口,这些都是美国在背后操刀,目的只有一个,和中国争夺全球航运业的主导地位,夺回供应链,遏制中国的海运影响力,维护美国霸权。
但现实很骨感,目前美国在全球造船市场的份额不足1%,美国国内的船厂数量从巅峰时期的414家船厂萎缩至21家,产能不足中国1/200,军舰项目普遍延误超期。
去年美国政府问责局一份报告指出,美国海军耗资近37亿美元升级7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只有3艘完成升级改造,且没有一艘达到预期的5年使用寿命,另外4艘花费了18.4亿美元后,没有投入使用就退役了。
如此不堪大用,如何能与中国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全球第二大造船国的韩国,自然成为美国最钟意的合作伙伴。
美国造船业萎缩
而且早在对等关税出台前,特朗普就有这个想法。去年11月特朗普胜选后,韩国前总统尹锡悦曾致电祝贺,期间特朗普毫不掩饰地称:“美国造船业需要韩国的帮助与合作。”后来韩国代总理韩德洙也承诺,决定在造船领域与美国加强合作。
最重要的是,特朗普给韩国的税率是25%,若未能达成协议,韩国汽车、半导体等支柱产业都将遭受重创,而8月1日就是最后期限,时间紧迫。造船业是目前韩国手中,唯一能匹配美国战略需求的筹码,韩国将其作为“救命稻草”也是自然。
另外,美日、美欧都已谈完,日本以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换得15%的汽车关税豁免,欧盟也以6000亿美元投资为谈判基础。作为特朗普的“重点关照对象”,美国自然也会拿相同标准要求韩国,否则给出条件可能会“不如日本”。
站在韩国角度,这样一份厚礼在前,特朗普绝对没有拒绝的理由。但是,若韩方以为单单奉上一个造船业,就能换关税协议达成,恐怕有些天真。
美国对韩关税是25%
首先,特朗普政府非常在意的点是美韩贸易,去年韩国对美贸易顺差高达556亿美元,创了历史记录。光靠一个造船合作,很难把这巨大的“欠账”给填平。美国肯定还要韩国在其他地方“出血”。
比如让韩国取消对美国“老牛肉”(30个月以上牛龄)的进口限制,放宽对美国水果的检疫要求。这些要求对韩国农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肯定会引发大规模抗议。
其次,造船业很敏感,不只是造商船赚钱那么简单,还涉及军事和能源安全这根敏感神经。
现在美韩造船合作主要在商业领域。如果韩国公司真想更进一步,比如帮美国修军舰、甚至参与造军舰,那双方必须得有极高的互信才行。这相当于把韩国和美国深度绑在一起了。站在中美博弈的大棋盘上看,韩国这么干,基本就等于选边站队,以后想“左右逢源”就难了。
总的来说,韩国此举可能是在效仿日本、欧盟,但不同的是,日欧拿市场换关税,韩国是拿技术换,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给美国“交保护费”。
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具润哲
所以,韩国别高兴太早,造船这份礼虽然够厚、够吸引特朗普,但特朗普的要价只会更高,平衡贸易逆差、让韩国多买美国农产品、逼韩国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些都是美国暗中标好的价码。
现在就看最后谈判了,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具润哲已于29日启程前往华盛顿,31号和美国财长贝森特会谈。这份造船大礼能不能换来想要的关税协议,还得看韩国能不能、愿不愿意满足美国这些额外的“胃口”。结果如何,马上见分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