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昂莱将如何在中美间站队

自8月1日起,缅甸解除全国紧急状态,不再继续延期。突然宣布解除持续四年半的国家紧急状态,军政府高层迎来重大洗牌。曾经的“一把手”敏昂莱卸任总理,转而出任新成立的国家管理委员会主席,其亲信吴纽梭接任总理一职。这场看似“换汤不换药”的权力重组,不仅牵动着缅甸国内局势,更在国际舞台上掀起波澜:全球第三大稀土生产国的资源流向,正成为中美博弈的新焦点。

作为全球第三大稀土生产国,缅甸每年向中国出口的稀土量占中国总需求量的50%以上。对中国来说,缅甸稀土是保障制造业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支柱。而而对美国来说,打破中国在稀土加工领域的垄断地位,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目标。也因此,在这场乱局中,缅甸的稀土资源成为了改变力量平衡的关键筹码。说实话,美国的行动颇具诱惑力。有消息显示,美方提出以高于中国市场价 30% 的价格收购缅甸稀土,唯一条件是需经第三方加工后再转运美国。

敏昂莱将如何在中美间站队

对此,近来接连有消息称,中缅边境的稀土运输出现明显转向,大量卡车改道越南港口,再通过转口贸易送往美国。可即便如此,缅甸就会倒向美国吗?别忘了,缅甸90%的稀土开采设备依赖中国进口,冶炼技术人员多来自云南,若完全切断与中国的合作,其稀土产业将面临“停摆”风险。众所周知,中国作为其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不仅是稀土的主要买家,更在能源、基建等领域有深度合作。中缅油气管道每年输送的原油占缅甸对华出口额的40%,皎漂深水港项目直接关系到其经济复苏计划。不过美国的高价订单和潜在的制裁豁免承诺,也让拮据的缅甸政府难以抗拒。

目前,缅甸军政府处于两难境地,既不愿得罪中国,又对美国的高价稀土订单垂涎三尺。但考虑到新总理吴纽梭曾参与中缅经济合作谈判,他的上任可能预示着缅甸将继续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不会完全倒向任何一方。只是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看似稳妥,实则暗藏危机。乌克兰危机已证明,当地缘政治冲突升级时,夹在中间的国家往往成为最大牺牲品。缅甸若过度倒向美国,可能失去中国在经济和安全领域的支持;若完全依附中国,则会错失缓解制裁的机会。

更棘手的是,稀土资源的无序开采已引发环境灾难,克钦邦的河流因稀土冶炼变成深红色,当地居民的癌症发病率较十年前上升了37%。说到底,最终都要由普通人来承受代价。缅甸的困局警示我们:任何地缘政治算计都不应凌驾于人的生存权之上。无论是美国的高价诱惑,还是中国的供应链安全考量,都需要正视一个基本事实。一个动荡贫困的缅甸,对谁都不是福音。稀土或许能决定大国竞争的胜负,但一个国家的未来,终究系于能否让民众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敏昂莱将如何在中美间站队


参考资料:

已持续4年半 缅甸8月1日起解除全国紧急状态【新京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