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运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与斗争忆略
文/杨植正 孔繁廷
讲这个故事之前,先给各位读者介绍一个人--张杰,抗日战争时期青县大运河两岸大名鼎鼎的武工队长.他的很多故事至今仍旧在青县大运河两岸流传。
张杰同志是河北省饶阳县人,在青县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接受组织派遣,只身来到青县,开辟了大运河东部根据地(简称运东),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青县人民。张杰同志在青县战斗、工作、生活愈17年,历任六区(陈缺屯)、三区(大盘古)、二区(曹寺)、五区(流河)区委书记,城厢区(清州)区委书记兼镇长、县委秘书、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深受青县人民的爱戴,被群众称为青县人民的好书记。
一 投身革命,勇挑重担
张杰同志,原名马庚申,1920年6月12日,出生于饶阳县城南张保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出生那年是农历庚申年,祖父为他取名马庚申。
他从9岁至17岁在本村上学。1936年,17岁的他因家中贫困到北平(今北京市)三里河肋昌皮件厂学徒。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和徒工们受到资本家和日本侵略者的双重压迫和欺辱。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下,深知做亡国奴的滋味,爱国之心油然而生。1939年夏,学徒期满还乡。当时,村里的抗日政权和抗日群团组织已经建立,他立即投身于抗日活动之中,很快就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由于他突出的表现,同年6月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推选为该村村长,领导筹集公粮,破路,组织担架队,扩兵支前等工作。当时,冀中地委书记金城同志常驻他家,他家是坚强的抗日堡垒户。

经党的考察,1940年7月,推荐他到设在平山县的华北联大学习。华北联大是陕北公学院与延安鲁迅艺术青年干部训练队合并组成的,校长成仿吾。该校由延安迁到晋察冀边区敌后办学。旨在为抗日培养优秀的干部和人才。1941年8月,张杰毕业后回到冀中,被分配到冀中职业中学任宣传委员和教育干事。1942年,日本侵略者"五一大扫荡"时,他带领30多名师生突围时被日军冲散。辗转回到家乡,发现村党支部垮掉了。于是,他与在抗大学习的胡继宗,抗大附中的王淇三人组建了新的支部,受饶阳县二区李砚同志领导,开始了残酷的对敌斗争。
1943年8月,他调饶阳二区任宣传委员,组织民兵端岗楼、毙敌特、瓦解伪军、攻打县城。当时,环境十分艰苦,饶阳县负责开辟滏阳河东,包括交河、青县、沧州、大城、静海一带。派过去的同志牺牲了一批又一批。有人给他指了条路﹣﹣去当汉奸。为了表示他的抗日决心,不当汉奸卖国贼,他毅然将名字由马庚申改为张汉杰,以表示只做英雄好汉之志。当来到青县时,为了简便,去掉汉字,名张杰。

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党中央指示抗日干部到敌人后方去开辟新区,挺进敌后之敌后。组织决定派他去青县。1944年冬,他带着组织上的介绍信,腰里别着枪,没有包袱和行李,只身一人经献县、建国县到河间县,遇到交通站站长郭文清,由郭带他到大城县臧屯转到青县,见到流动县委,县委书记霍亚夫同志当即交给他一项艰巨的任务﹣﹣开辟运东。
二 取信于民 ,扎根运东
青县地处京杭大运河两岸,运西1944年时,有抗日政权5个区,运东两个区待开辟。以东西走向的兴济减河为界,兴济减河以北为东六区,以南为东七区,东六区的范围约为东七区的两倍,都是待开辟的处女地,县委任命张杰同志为六区区委书记。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城市和交通线,顺津浦铁路和运河一直南下。日本侵略者占领青县城后,国民党组织全部垮台,地方封建势力趁势而起,组织民兵自卫团筹款买枪,建立了若干自卫团据点,占地为王,割据自立。运西经冀中一分区、三分区、八分区不断派员开辟,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和抗日政权,而运东地区处于冀中区和渤海区两大抗日分区的交界地带,双方都鞭长莫及,来不及开辟,仍处于无政府状态。
运东的地方武装势力的最大据点在大杜庄,有300人左右,小据点星罗棋布,每个有20-30人不等。还建立了大杜庄、伊庄子、杨官店、坑头等编乡。各村设邻闯长保甲制度,和日本侵略者互为勾结,形成了完整的一套封建伪组织,互相利用。封建组织利用日本侵略者维持自己的统治;日本侵略者利用封建组织征收军需和粮饷。虽然,当时抗日烽火已成燎原之势,但运东却平静得出奇。日本侵略者不去征讨扫荡,而加紧进行愚民教育。大部分群众不知抗战形势,只是过着牛马一样的苦难生活,任封建组织和日寇的双重盘剥而不思反抗。
当时,这里70%的土地掌握在地富手里,佃租高得不可想象,借贷利息高达三、四分,甚至对半利、驴打滚利。就是借50元,十个月后还得还利息50元,有时还要倒扣利,借钱先扣利息。地租剥削更为严重,佃农辛苦一年所剩无几。除此之外,还有繁重的劳役,就是佃农还要为地主扫院、劈柴、担水、抱孩子。佃农所住房屋都是地主的,叫佃户屋。多排佃户屋形成佃户院。房子低矮潮湿,檩条都是4根,屋内长度为8尺,意寓佃农终身死死巴巴。房子矮得上炕只能弯着腰,意寓终身不能抬头。地主在经济上肆意盘剥,在精神上无尽折磨,佃农只有老老实实劳动,终身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地主有自卫团,有枪、有炮、有保镖、有连坐保甲制。佃农只有低头认命,不能反抗。但这种沉默是缺乏动力,敢怒不敢言。企盼有人来点燃怒火,来推翻这吃人的旧制度。

开辟运东必须过运河。当时,敌人利用运河分割了运东和运西,确保了运东之安全。青县境内只有青县城内有一木桥被敌人严密把守,北部的运河流河桥在战火中被烧毁,全运河段不准设渡口。有一只渡船也被视为非法,两岸交通中断隔绝。1944年,张杰率队第一次去运东,赶在旧历十一月运河虽然封冻结冰,但不坚不能过人,无法渡河。第二次在1945年初,运河解冻后,在河西岸盖宿铺以大簸箩代替渡船。因没有经验,人坐得很高,不敢坐簸箩底而坐边,又因绳在河内被水冲击,加上“船”有重量,保持不了平衡而扣“船”,有4名战士落水,淹死两人,还是没有渡过去。隔日后,不得不绕道静海县唐官屯北,在陈庄子找了一条小船过河,路经蛮子营,到烧窑盆,再找到一条渔船渡过马厂减河到李贵庄。渡河成功。
到村开展工作必须接近群众,住宿成了大问题。运东可以说是日伪的一统天下,清一色的敌伪组织,群众对抗日武装根本没有看见过,也很不了解。只听过敌人造谣说共产党共产共妻,青脸红发,锯齿獠牙,血盆大口,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进村后鸡犬不留,扫帚疙瘩也要剁三截。由于谣言盛传,群众对抗日武工队存有恐惧心理,加上“保甲连坐制”,不敢接近。有时,武工队在街上走,群众避而远之,有的还回家把门关死,在门缝里向外偷看。武工队多在夜间活动,需要住宿时群众已入睡,拍门叫宿非常困难。大伯大娘叫多少遍也不回声,即回声也不开门,土匪、八路他们真假难辨。有时,从窗口递出钱来,说:“你们缺路费我给点儿,赶快走吧。”武工队十遍八遍说明情况也不开门。有时勉强住下了,天一亮,房主千方百计地通知伪保长领武工队到公房去住。像老根据地那样,秘密住下,接近和发动群众的办法,在这里无论如何也行不通。
后来,武工队干脆找伪保长,让他安排住宿,然后问他:“我们走后,你们去报告吗?““好爷啦,去报告还了得,那得引多少兵来,我们村吃不消,不敢不敢。”当武工队吃饭后给他们粮票时,他们说什么也不要。武工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给不行,但伪办公人员收下后,又偷偷把粮票烧掉。问其原因,他们说:“你们吃我们几十斤粮不要紧,如果让汉奸查出粮票来,我们几千斤也顶不住。”当武工队发现伪办公人员不敢举报,又怕汉奸来村,于是决定进村就找伪办公人员,或住在大财主家,因房主怕汉奸知道在他家居住,烧了他家房子,所以,反而为武工队保密,住宿的问题总算初步得到了解决。

武工队每到一村,必找群众谈话。对年纪大的称大伯大娘,对年轻的称同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日子长了,群众不再躲避了,还凑过来拉家常。群众反映说什么共产党青脸红发,真是瞎说八道。我们看长得都怪俊的。
吃饭时,伪办公人员像招待汉奸一样,上烙饼炒鸡蛋,上面食,上肉菜,武工队员坚持不吃,一定要吃粗粮和咸菜。伪办公人员总是不听,怕惹不起,找茬找事。经再三解释和多次说明,才给上玉米面饼子,有时,还是会加上点儿面条,他们说,接待汉奸惯了,给武工队吃粗粮,他们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他们还经常给武工队准备烟卷,不是白象牌的就是仙乐牌,或是更好的金鸡牌香烟,武工队一概拒绝。
一次,武工队回青县,经过刘世印屯村,中午吃饭非给白面吃,我们坚持要吃玉米面,多次才说服了群众。饭后,就要离村,有几个办公人员将张杰请到另一屋,说招待不好,请原谅,并拿出一大叠伪币说:“队长,给兄弟们买双鞋穿吧。”张杰说:“我们不要,我们穿鞋上边发。”接着,另一个办公人员又掏出一卷伪币说:“是不是太少了?再加上一点。”他一看就笑了:“更不能要了,这是我们的纪律,你们不要像招待汉奸那样招待我们。”最后说服了伪办公人员。他们说:“汉奸来了,打着,骂着,要着,还要吃好喝好,你们这支军队,大伯大娘地喊着,还不吃不喝,世上难找呀!”
在双庄科村也发生过要给武工队钱,武工队不要的事。最后,伪办公人员说:“弟兄们不要,队长,你买双鞋穿吧。”张杰说:“我更不能要了。”日久天长,群众对党和抗日武装力量逐渐认识了。
三 积极斗争,改善民生
初期,武工队接近群众,召开群众会议,群众害怕不敢来。当住下后,通过伪保长召开群众会,宣传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改善民生,减租减息工作。伪保长害怕召开大会引起汉奸注意,所以先召开20--30来人的小会。有时,一天要开两三个这样的小会。这样,共产党的主张很快群众就传开了,说这里来了八路军、共产党。于是,武工队顺势找到贫苦农民以贷款的名义借给他们钱,让他们搞小买卖,买农具等。群众都拍手称快。
谁知,过了不久,群众把钱送了回来,并含着眼泪说:“八爷们是好心,我们都知道。可这钱不能花呀。”因为武工队当时发得都是晋察冀边区票,而运东市场上流通的都是伪币。其实,不单是票子问题,还有人造谣说,不能跟八路军接近,汉奸来了要倒霉,群众害怕,便把钱退了回来。后来,武工队把卡私和赈济结合起来,收效很大。当时,山东庆云、盐山、无棣的商人用胶皮车将白面送往天津,再从天津换回日用商品。那时,武工队对日本侵略者进行经济反封锁,禁止粮食入城。所以,卡私将粮食没收,分给穷苦百姓。

一次,在李村卡住白面一万多斤,按一、二、三等分配,多的每人30斤,少的每人10斤。利用分粮把群众召集起来,进行抗日教育,扩大影响。团结群众逐步站稳了脚跟。
地主家除了租地外,还雇有长工、短工。武工队就接近长工、短工,了解他们的情况,一般长工都是清明节开工,十月一日下工,叫长工但不是全年上工,全年上工的叫扛年子。他们给地主收完秋,地主就辞掉了,挣50--80元钱,票子又毛,买不了什么东西。武工队除了对他们进行合理负担的教育外,还详细说明了解放区实行半实物工资制,每一元加上一斗小米,长工们乐得不得了,于是,就在武工队所开辟的村庄,进行半实物工资制改革,还要求地主每年给长工一身棉衣、一身单衣,三个月发一条毛巾。抗年子、当长工的哥儿们很快就都知道武工队是他们利益的代表,他们很多人要求跟武工队干,问要不要。武工队当然要,并且制定了可操作的方法:凡是参加我们队伍的,叫村中按实物工资的办法先给一年的,由村里负担,不用雇主负责。这样,雇主也没有意见,并按抗属优待标准,保证其一家的较低生活标准。
这一来,长工们乐了。很短时间,就组建了一支清一色的“扛年子”和长工参加的30多人的武工队。他们的加入,加速了抗日武装的本地化,他们了解当地的各种情况,甚至哪家地主有枪,有多少枪,多少子弹,藏在什么地方,都一一告诉了武工队。武工队就按线索把枪弹动员出来,很快武工队人枪两全,全副武装,很快形成了战斗力。武工队如虎添翼,奔驰在运东的广大地区。武工队在佃农和长工中发展了党的组织。使党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运东扎下了根,本地武装人员也由终年的破衣烂衫换上了洋布衣裤和千层底鞋,头上扎着白毛巾,腰间围上了子弹袋,肩背大枪,走起路来雄赳赳,气昂昂,由奴隶变成了主人。

武工队每进一村,即召集村中所谓上层人物会,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育,讲打日本,讲民族大义,他们还能听得进去。又见武工队说话和气,不要钱要物,不勒索他们,所以,基本能够相处。武工队驻的村,他们还能为武工队保密,当然对武工队存在怕情,也怕招来汉奸,打起仗来烧他们的房子,讹他们的钱。武工队进行抗日教育,人人有责,有钱出钱,有枪出枪,他们不少人主动将枪支交出来,武工队给他们开了收条票据,并说明再有人来,可出具证明就再没人来要枪了。这样做,他们很高兴,如伊庄子一户就拿出了一支大枪和一支六轮枪。
一次,将伪青县情报室主任张祖辉的爷爷逮住,武工队弄他到别村,他认为要枪杀他,磕头跪央,说什么也不起来。武工队跟他谈了两天,进行抗日教育。说你孙子应该“身在曹营,心在汉”,给自己留后手和退路,事情不要做绝。他满口答应,武工队将他放回,他十分感激。事隔一个月,张祖辉派人给武工队送来一支大枪、一支短枪做为酬谢。
伊庄子一个年轻地主和武工队要好,通过他为武工队买了不少子弹。后来,他当了汉奸与武工队作对,被武工队击毙。

运东遍布着伪自卫团据点,有大枪土炮,每据点30--80人不等,属于封建武装。伪军白天劳动,夜里打更、站岗,能起防匪、防共,镇压农民的作用。武工队白天不带枪,穿便衣,有时碰到伪军,武工队问:“你们是什么人?”“我们是自卫团的。”“你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吗?”“你们是八爷(八路军)”“你们打我们吗?”“不敢,不敢!”“为什么不敢?”“八爷厉害呀,我们还要命呢。”“那你们为什么要干自卫团?”“为吃饭活命,扛的是人家的枪,给人家站岗,一月60斤玉米,不就是为扛枪吃饭吗。”武工队经了解,自卫团除个别头头,其余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于是,就和他们大胆接触,有时他们还把武工队叫到岗楼里去玩,有时武工队就住在岗楼里,两种性质的武装住在一起,不可思议,这真是特定条件下的和平共处。
四 整编敌伪,留名运东
1945年4月份,全青县开展了大规模的政治攻势,砸掉所有编乡,对伪人员进行集训。正巧,大杜庄据点的付金铭在沧县被渤海部队消灭大部,敌人极为为恐慌,大杜庄据点随之撤去。武工队趁此东风,数日之间将敌伪编乡,如,坑头、旧张屯、伊庄子、杨官店等,数日之间,一扫而光。摧毁了伪政权,烧毁了其账目,拉走其办公用具用品。对敌人震慑很大。日伪即集中200--300人对武工队进行扫荡,武工队则与之周旋,地方上的土豪劣绅也相继与武工队对抗。区干部王凤山和邵斌相继被敌包围杀害,交通员姚保禄被地方封建势力弄到村外杀害。刘世印屯村干部付印州被敌人放火烧死全家。武工队也以牙还牙,把敌人的密探楚奎章和团头潘春轩的卫士处决在齐家务村西,公开的武装斗争日渐激烈。

1945年7月,由于斗争需要,运东属青县领导有很多不便,上级决定划给渤海所辖。区领导一分为二,小部分留下,大部回归青县。张杰同志与大部分同志随即回到青县,告别了这块斗争过的热土。张杰等同志来时,运东是抗日的一块处女地,走时,交给渤海的是抗日斗争热火朝天的一大片游击区。直到青县解放后,1948年,才把运东重新划归青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