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评论员:烫个碗怎么就恶心了
8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广东人饭前烫个碗,有位教授就恶心了。说“我非常反感广东人经过消毒的碗筷再用开水重新泡一次,还要把那个塑料纸和泡碗的水,专门拿个器皿来倒里面,那个场景非常的糟糕,让人很恶心”。
真不知道此教授的心是怎么长的。朝上长、心向上,不会这么容易犯恶心吧?吃饭之前烫个碗、喝茶之前烫个盏,怎么就让人恶心了?烫碗的水不倒器皿倒哪里?随便往地上倒?匪夷所思啊。让人怀疑,烫碗本身不恶心,是恶心到的人,心态有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心态决定胜负。心态这么差,自我感觉却这么好。教授这是在广东人面前,在精神上胜利了一把。我跟羊城晚报评论的观点一样,烫碗不恶心,这话才恶心。
恶心这个词,不粗俗。但用在饭前烫碗、茶前洗盏的场景中,不仅粗俗,而且很粗鄙。你有什么资格鄙视讲卫生的现代文明人?有什么勇气可以说一个地方的人烫碗就恶心、恶心就张嘴、张嘴就开喷,喷出一张地图炮出来?唯一让人联想到的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话够粗鄙有流量。是想让人发现自己的存在。
我不是广东人,我也不每次饭前都烫碗。但我尊重有条件、有意识在饭前烫碗的所有人。敬重相处时帮人烫碗、烫盏的客人和主人。他们当中有广东人,有福建人、广西人、以及浙江人、江苏人、上海人。很多的南方人、北方人,都有这种卫生习惯、这种礼仪。不仅给人卫生感,更是给人尊重感。让人心存感谢。
教授果然讲细节。按理说,教授应该讲自己看见烫碗就恶心的理由,讲市场上经过消毒的碗筷已经干净到不用开水再烫一次的确定性,最好拿调查考证的数据给洗碗业打包票。应该讲开水烫碗到底是把碗烫得更干净、还是把碗弄得更加脏,否则你那“很恶心”的感觉,很难站住脚。否则让人感觉你很恶心的不是烫碗本身,而是恶心一个地方的人。恶心他的生活习惯。
那么饭店碗筷要不要烫?口说无凭,我们看调查,看实测!2024年3月29日,北京青年报发表一篇评论,《别让餐具消毒卫生乱象威胁舌尖安全》。讲的是有记者卧底进入长沙一家餐具消毒公司进行调查,发现现场卫生状况令人触目心,有工作违规损伤令人作呕。
同样去年3月份,12日,人民网转发厦门日报一篇报道,针对消费者餐前冲烫的餐前仪式是否有用,厦门市场监管部门对中小型餐饮手洗餐具和大型餐饮单位机洗餐饮具进行检测,通过数据对比发现,70℃以上热水冲烫,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肠菌群检出率;将冲烫的水温从70℃升至100℃,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出率降低8%。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两个结论:一,天下没有绝对放心的消毒碗筷。二,烫碗筷不一定全部消毒,但是不冲烫,更没可能性。
回到教授的恶心上。按说教授专家和学者是最讲科学的,最讲细节的。细心的人们感受到的是,广东以及烫碗筷、烫茶盏的南方人、所有人,都是一种预防心,一种生活习惯,一种仪式感。是对客人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疫情过去没几年,病毒卷土又重来。好的卫生习惯应该被欣赏,被现代文明社会所崇尚,而不是被鄙视,被恶心。所以建议有些专家和教授,多研究点学问,少来语出惊人。没有好的心态,闭嘴也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