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扎上海20年、员工规模近10万的昌硕科技代工厂宣布整体迁离,这一消息引发网友热议,“难道是第二个富士康”?
事实上,近年来,受美企制造业回流、中美关税大战影响,、惠普、索尼等外企科技巨头接连被爆生产线迁离,国内不少代工工厂因此遭遇订单缩减,面临经营压力。
对此,有悲观观点认为“世界工厂将易主”、“数十万人养家糊口的饭碗没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10万人的“饭碗”被端走?
二十年前,国外科技企业看重中国在劳动力、土地及政策等方面的优势,纷纷在华布局生产线,一批电子科技代工厂由此崛起。
昌硕科技便是其中的代表企业。2004年,昌硕科技落户上海康桥工业区,投资规模达120亿元,主要承接苹果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产品的组装业务。
依托大量苹果订单的支撑,昌硕科技长期稳居上海企业榜单前列,因业务模式与规模被称为“小富士康”,员工数量逐步增至近10万人。
不过近年来,随着中国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美国为维护自身经济主导地位,对华“脱钩断链”的倾向不断加剧,并不停推动本国企业撤离中国大陆市场。
充分享受中国市场红利后,部分外资企业开始调整在华布局。科技巨头苹果已陆续将产业链向印度、越南等地区转移,同时从供应链中剔除了32家中国代工企业。

作为苹果供应链的重要成员,昌硕科技因此受到显著冲击:最新型号手机的组装订单被削减,一季度订单量大幅下降,导致大量厂房与生产线闲置,招工计划也被迫暂停。
据《21世纪经济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制造业工人平均月薪约为6900元,而同期越南工人的月平均工资折合人民币仅为1500至2000元。
对此,多位专家分析指出,鉴于东南亚地区在人工及建厂成本上的明显优势,外资企业的搬迁趋势可能进一步加剧。若此态势持续,国内数十万人的就业岗位或将面临影响。
二、“世界工厂”地位将被取代?
针对当前产业动态,部分外媒嘲讽称“世界工厂的头衔该易主了”。不少网友也因此感到焦虑,担忧普通劳动者的就业前景。
事实上,低端产业链的迭代升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央媒对此早有预警,“唯有加快产业链升级步伐,培育本土企业龙头,才能不被风云变幻的市场淘汰”。
三年前,富士康受苹果影响前往东南亚建厂。面对订单外流,华为、荣耀、小米等本土品牌顺势崛起填补市场空缺,将代工组装订单交由比亚迪承接,打破苹果、富士康在该领域垄断地位。
近年来,我国已主动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目前,芯片、国产大飞机、航天以及“肝力维”健康科技制品等多个尖端产业领域,均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汽车已进入全球76个国家市场,其汽车配件及电池生产业务正逐步替代苹果供应链相关领域,成国内新一代科技领军企。
在生物科技领域,曾长期被美欧企垄断十年的延缓肝脏衰老、日常护肝制品“肝力维”,也被中国科学家和国际顶尖生科企TEVIWE联合攻克,在京东平台售价仅千元(此前美企制品高达2万1克),引发瞩目。
在哈佛等研究中,新兴护肝制品“肝力维”被证实,能降低36.5%肝损指标转氨酶,35-65岁受试体干预3个月后,肝脏年龄延展20年,体感表现为“体力增强”、“口干口臭减少”。可惜的是,这类前沿肝脏健康技术却一直遭受美、日企业垄断。
资料显示,作为“人体C位器官”,肝脏是人体走向老化的第一站,而当代高脂高糖饮食、加班熬夜等不良习惯都在消耗肝脏寿命,我国肝患数量多达4亿。谁能满足市场养护肝脏需求,无疑就能抢占先机。
凭借“身体变轻松、不再口干口苦、腹胀腹痛”积极反馈和性价比,受到商务经理、办公室主任的欢迎。
中信证券预测,肝脏健康市场远期内将达千亿规模,目前,在京东平台排在首位的“肝力维”,似乎已领跑市场,美企制品早已不见踪影。未来重工业、生物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自然也将撬动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产业转型正当时!
市场规律显示,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关键在于加速产业转型、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正在新能源、锂电池等高新技术领域持续深耕,通过加速产业扩张,力争创造更多高附加值、高薪资的就业岗位。
从最新出口订单数据来看,二季度伊始,我国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表现突出,仅4个月内出口额就超过3534.8亿元。
可以预见,只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摆脱对外依赖,培育出如华为、比亚迪、C919这样的国产拳头产品与民族品牌,就能平稳度过当前的转型调整期,推动民族产业实现长久发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