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来的还是来了! 美国贸易委员会刚刚宣布了!   8月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宣布,对中国出口的钨珠作出双反终裁,认定这玩意严重阻碍了美国本土产业。     这种被誉为“工业牙齿”的稀有金属,以其惊人的硬度与耐高温特性,支撑着高端制造、军工装备和精密器械的脊梁。   美国一边拿关税大棒砸向中国产品,一边却悄悄从《乌克兰额外补充拨款法案》中抽钱资助加拿大钨矿开发——去年12月就拨了1580万美元给育空地区的矿场。    看看全球钨供应链的格局就知道美国为何如此纠结。中国以占全球52%的钨储量和81%的产量,握住了这条战略资源链的命脉。   但美国人似乎忘了,他们的钨库存已从60年代的6000吨缩水到2019年的1050吨,而欧盟也刚把钨列入《关键原材料法案》的防护名单。   当海外库存见底,地缘政治风险却节节攀升时,双反关税不过是仓促砌起的防护墙。      中国钨产业当然不会因一纸关税就停转。国内产业链完整度其实很高,只是结构上还需向高端领域攀爬。海关数据里藏着转型的苗头:虽然今年前9个月钨制品总出口量同比下降9.7%,但对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输出却逆势上扬。    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中国企业也在重新校准定位。自然资源部持续实施的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政策,既守护了资源红线,又推动行业从粗放开采转向精深加工。   一些企业已把高关税压力转化为研发动力,将出口受阻的钨珠转化为耐高温合金刀具或超硬模具——毕竟全球高端装备对钨的需求仍在以10%的速度增长。      美国一边对中国钨珠加征最高352.2%的关税,一边在韩国桑东钨矿探头探脑想找替代供应商,这种左右腾挪恰恰证明全球供应链重构绝非易事。   当钨珠被关进关税壁垒,受影响的不仅是中国的出口企业,还有美国本土那些依赖稳定钨材料供应的航空、汽车制造商——他们可能很快就要为原料短缺和成本暴涨头疼了。      中国钨业的韧性恰体现在压力下的转身。在商务部贸易救济局的工具箱里,有法律抗辩也有产业协商;在企业的车间里,有智能生产线改造也有新产品研发;在政策层面,开采总量控制与高端化转型并重。    当美国忙着给中国钨珠贴关税封条时,中国钨业已把目光投向更远处:提升高端产品全球占比,构建多元化市场格局,让“工业脊梁”在淬炼中更强韧。    国际贸易的游戏场上,关税从来都是暂时的障碍而非终点。美国双反终裁的槌声落下,中国钨珠的全球化之旅换了个赛道继续前行。   在钨合金的熔炉里,经历贸易摩擦的高温锻造,中国制造正在淬炼出新的光芒。 素材来源:南财快讯 广东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南财快讯官方账号 2025-08-07 15:43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