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10年难遇!今年三伏只有30天
6841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2025年的三伏天有些不一样,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计30天,打破连续十年40天“超长版”模式,是近10年来首次“短版”三伏。
2025年三伏天具体时间
初伏:2025年7月20日~7月29日(10天);
中伏:2025年7月30日~8月8日(10天);
末伏:2025年8月9日~8月18日(10天);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
今年三伏为何是30天?
三伏天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特有的时间概念,指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时段。
三伏天的推算建立在庚日与节气的“双重坐标”上,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其中初伏与末伏的持续时间是锁定的,为10天;中伏的时长有浮动,10天或20天。在推算中要抓住“庚日”“夏至”“立秋”这几个关键词。
“夏至三庚数头伏”。具体而言,初伏的启动点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延续10天,进入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为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立秋意味着秋季的开始,天气逐渐由热转凉,末伏也标志着三伏天即将结束。初伏与末伏之间的时段就是中伏。中伏的起始点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由于“庚日”的循环周期是10天,若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中伏就是10天;若有5个“庚日”,中伏则为20天。这种变化使得三伏天的总时长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
以2025年为例:夏至为6月21日,此后的第一个“庚日”为庚午日(6月30日),第二个“庚日”是庚辰日(7月10日),第三个“庚日”是庚寅日(7月20日),这就是入伏的第一天。初伏持续10天,为7月20日至7月29日。中伏起点为庚子日(7月30日),即初伏后的第一个庚日,至8月8日,共10天。立秋为8月7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庚戌日(8月9日),末伏即为8月9日至8月18日,持续10天。今年的三伏天总时长为30天,属于“短三伏”。
不过,从闷热的感受来看,现在还没正式入伏,就已经热成三伏的样子了,今年这三伏时间缩短了,但热度真没怎么“缩水”……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
气象数据显示,2025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预测偏高0.5-1℃,高温日数明显增多。传统高温城市重庆、武汉、南京等地,或将出现15-20天35℃以上的高温天气;华南沿海地区因台风活动频繁,可能出现“高温高湿”的桑拿天,体感温度比实际气温高出3-5℃。
面对如此不一般的三伏天,大家日常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合理使用空调风扇,及时补充水分,可多喝绿茶、绿豆汤等消暑饮品;饮食上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防肠胃不适;早晨或傍晚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增强体质;还要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平安度过这个特别的夏天。
你对三伏天还有哪些了解呢?
快来评论区留言分享吧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天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