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震惊,七月开始,老赖的日子不好过了
11887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正文:
(本报讯)历经多年“执行难”困局后,我国司法机关正式对拒执行为亮出制度性重拳。7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首次构建拒执罪全流程闭环追责体系。这意味着,今后追究“老赖”刑事责任将有明确路径可循,部门推诿将被刚性制度制约。
一、三大破局点终结“立案真空”
根据《意见》新规,拒执罪追责路径实现三重突破:
1. 立案明确时限
→ 法院向公安移送犯罪线索时,公安机关必须受理并出具书面回执
→ 7日内作出立案决定(重大疑难案件最长不超过30日)
2. 检察监督刚性落地
→ 公安机关拒不立案或超期未决的,申请人可向检察院申请监督
→ 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应立案的,通知公安机关必须立案
3. 公民自诉通道打通
→ 若法院未移送犯罪线索,受害人可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
→ 公安超30日不答复或不受理,受害人可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注:此举实质架设“民告官+民告老赖”双轨追责机制)
二、直击“踢皮球”痼疾
北京某基层法院执行局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过去部分老赖之所以肆无忌惮,根源在于刑事立案环节存在程序断点”。
典型案例显示:2023年浙江某企业主转移千万资产后失联,法院三次移送立案材料,公安机关均以“需补充证据”为由拒收,最终导致执行程序瘫痪。
新规对此类现象祭出“三把手术刀”:
· ▶ 明确公安机关受案回执义务,锁定责任主体
· ▶ 设置检察机关监督权,破除地方保护壁垒
· ▶ 开放刑事自诉渠道,赋予受害人终极救济手段
三、企业维权迎来制度红利
对饱受债务困扰的企业而言,新规带来重大利好:
1. 流程压缩
某金融公司法务总监测算:“从发现拒执行为到启动刑事程序,周期将由原来的3-6个月缩短至30日内”
2. 成本降低
“自诉渠道打通后,不必再通过民事程序反复举证”,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解释,“单案律师费用可减少40%以上”
3. 震慑升级
江苏某建筑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前包工头藏匿财产最多被拘留15天,现在可能面临3年以下刑责,违法成本彻底质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