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负债相当于2.6个恒大!中国第一大企业,员工人数超200万
54411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如果说中国经济肌体庞大而有力,那么连接着这片土地每一寸脉络的,无疑正是那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刚刚过去的五一、端午假期,全国铁路客流量再破历史同期新高,超亿人登车,穿梭在城市乡村之间。而支撑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家有着204万员工、负债高达6.2万亿元、资产逼近10万亿元的“超级央企”——国铁集团。有人惊叹:“负债规模相当于2.6个大型企业!”可在中国人的日常里,国铁并不是贪恋荣誉的名字,而是一张写在人民心中的保障与承诺。
遥想曾经是某行业的头部企业2.4万亿元负债而引发社会关注,人们对企业债务的敏感一度高涨。但当长达五千公里的旅途被压缩成一天、一夜;当天边的藏区、偏远山村有了通行无阻的列车;当数十块钱的车票载着农民工、学生、老人踏上归乡之路,这份“高额负债”是否还等同于沉重?用世界银行2024年报告的数据来衡量,高铁二等座的每公里票价仅0.46元,不及法国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五分之一,一些线路几十年未涨价。越低的价格,越多的人买得起票,这种普惠模式,是用巨额的企业负债换回数亿人的便捷与幸福。
查阅历年来的报告,国铁集团始终坐稳国内央企员工规模“头把交椅”,超过200万人的队伍比肩中等城市人口,仅次于沃尔玛放眼全球。从高原的天路到都市的高架,从维修夜巡的“小黄人”到窗口售票的普通员工,国铁人的坚守把钢轨织成国家动脉。疫情三年,亏损超1700亿元,列车却不曾停歇。民生的需求面前,没有所谓的“经济账”,唯有“不计代价”的社会责任。你是否还记得凌晨5点的首趟高铁?也许,那一程的温暖已融进民族记忆。
固定资产投资,是国铁负债高企的重要原因。2014年至今,年均7000亿元投进铁路基建,2024年更攀升至8506亿元。从青藏线到川藏铁路,每一次贯通,都是国铁用巨额投入为区域振兴、人口流动、现代产业铺就坦途。铁路的意义早已超越乘客流量与财报盈亏。一条高铁的开通,能带火沿线城市,激活旅游、制造甚至新能源行业。“基建红利”如滴水穿石,数年积累后反哺经济社会全局。这不仅仅是企业行为,更像是一场国家意志的长远布局。
许多人讨论中国铁路的亏损和巨大的财务压力,从表面看,国铁的盈利能力不及市场化企业。然而,一个国家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公共服务?铁路只要正常开行就承担了14亿人的“诗和远方”,为无人问津的深山荒村留下一条希望的通道,也让年轻一代可以说走就走。某种意义上,这些负债成了国家给13亿人“垫资”的见证,是大国发展必经的道路。
国铁集团的经营数据已连续三年改善,负债率下降,疫情后的客流快速修复。世界范围内,中国铁路网络之密、票价之低与可达性,几乎无出其右。据《中国经营报》2024年报道,铁路的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手段不断升级,让站台到轨道都焕然一新。祖国版图上的铁轨,见证了无数家庭的团聚、创业的起点甚至民族的振兴。
结尾时再回望这些数据,国铁的负债没有只是冷冰冰的金融符号,而像是这片土地为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做出的提前铺垫。也许,6.2万亿的数字看似沉重,却换来了千千万万个温暖的幸福瞬间。下次当你搭乘高铁驶向远方,不妨细品脚下这条由200万人汗水铸成的“大动脉”,它正用自己的方式串联着中国的现在与未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